古代饺子种类名称大全

如题所述

1. 饺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
饺子在其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名称各异。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多种叫法。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成为“角子”,元代称为“扁食”;至清朝则通称为“饺子”。
2. 饺子在不同地区的叫法
饺子在各地的称呼也有所不同。在普通话中,饺子与扁食不加区分。但在河南、山西、福建等地,仍能听到区分二者的地方方言。北方通常用“扁食”和“饺子”来区分,河南的韭菜合被称作扁食,其特点是馅大皮厚,而饺子则指馅小皮薄。南方则以“馄饨”和“饺子”来区分,馄饨指馅大皮厚的饺子,饺子指馅小皮薄的。在胶东地区,人们普遍称之为“箍扎”。
3. 饺子的历史发展
汉朝时期,张仲景首创了用于包药物的“月牙馄饨”,后来这种形状的食品逐渐成为日常食品,特点是馅小皮薄。宋代传入蒙古,成为蒙古族过年必备的“扁食”,其特点是“馅大皮厚”,形状扁平且为半圆形。元代扁食传回中国,中国内地高超的烹饪技艺让扁食更加丰富多彩。自元代起,饺子成为汉族过年必备品,并结合了前述的作法,成为中国节日食品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4. 饺子的起源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由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的饺子是与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药物以治病,避免病人因药苦而影响服药。三国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称为“月牙馄饨”。魏晋时期的张揖在其著作《广雅》中提到这种食品。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推测那时,饺子煮熟后,常与汤一起盛在碗里同食,故又称“馄饨”。
5. 饺子的演变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的形态几乎与现今的饺子一样,并且是捞出来单个吃,不再与汤同食。宋代称饺子为“角儿”,这一称谓成为后世“饺子”一词的渊源。元、明、清及民国时期,仍可见到这种称法。南宋时期,饺子又被称作“燥肉双下角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