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怎样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6-30
一、师生互动,加强情感交流
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配合、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都会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创造一个活跃而不混乱、和谐而不喧闹的课堂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立足于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不论在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而且在关注学生上要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习品质良好的,还是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品质不好的,都要关注到位。只有当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他们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不容易在思想上开小差,制造不和谐因素,影响教学进程。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第一方面,认真准备教学设计。
首先,备教材。教师课前要做到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甚至要能做到超越教材,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组织好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过程设计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要有层次,让在同一堂上的不同学生各有所获。教学内容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备教法。特别要注意学生平时学习中遇到头疼的问题、容易犯错的知识点,教师应思考如何将知识简单化明朗化规律化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如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除了要强化记忆,还要多采用表格式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归纳其中一些规律帮助记忆,如讲到过氧化钠、氧化钠分别和水、盐酸溶液、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可以通过列表一一对比,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过氧化钠和这三者的反应产物比氧化钠和这三者的反应产物多了一种氧气。课堂上还可以利用谐音、口诀、数字化概括等办法,帮助学生接受原本比较繁杂的知识内容。如讲常见的盐的溶解度时,内容众多,但如果帮助同学总结出“钾钠铵盐溶水快,硫酸盐除去钡铅钙,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这样的口诀,学生就很容易记忆。又比如,在讲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时,要尽可能图文结合,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实现知识点由难到易。要重视知识规律的推导,如“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教学,除了注重其含义、应用、条件等,还应该从决定的三个因素进行适当的推理来得出这个结论,否则学生学得不明不白。
第二方面,认真备学生。
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基础分层情况,学生现有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学习的态度等,教学内容应该按照学生的情况来做设定。在课堂上还要多注意学生的习惯的思维方式,洞察学生的心理想法(如学生课堂上想什么、希望听什么)[2],及时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比如在讲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分解制氧气时,学生观察到二氧化锰加入双氧水后,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很容易产生别的物质能不能催化双氧水这样的疑惑,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一起思考,通过课后实验帮助学生认识一个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不但解决了学生的疑惑,通过实验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强化了“催化剂”的概念。
第三方面,认真组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提问和进行有效地讨论,有效地“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提问,应该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的,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是教师包办,自问自答[3]。例如,讲到《氯水的成分》的探究实验时,在设置思考问题上,可以从一般气体溶于水后的水溶液的成分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再从氯气能和水反应这特点上做深入探讨,当学生基本能分析出氯水的成分中主要有哪些分子离子后,再进一步要求学生思考如何检验出其中几种分子或离子,经过这一系列的逐层深入的思考、探究,不仅能让学生对氯气的水溶性,和水反应的特点有了深刻的认识,还把电离,离子检验等知识给联系了起来,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例如,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这一规律,当讲到硝酸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把硝酸中的氢置换出来,生成氢气?进而以实验来验证这个问题,结果出乎学生意料,进而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做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课堂上,要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多开展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老师也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推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多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热情。为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色彩变化,声音变换,丰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兴奋,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更是不可多得的好帮手,像一些肉眼无法观察、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微观原子、离子反应,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都可以得到很直观的表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例题和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上必须选择典型例题和训练题组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所选典型例题,既不能太难又要有代表性,对同一类的题目可以放在一起做类比,帮助学生发现解题规律。题目在精不在多,做题要起到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的效果。
四、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之前,一定要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搞清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甚至是每个步骤的目的、作用),实验操作、实验仪器、实验安全等个方面的内容。在实验前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本着以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出现只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现象。实验后,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加深对实验现象、规律的理解,甚至还可做些适当的拓展。由于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探究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结合课本开展实验科学探究活动,或者将一些容易操作的较为安全的演示实验做重新设计,变成由老师指导、学生分组的探究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实验,让学生充分了解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控制实验条件、验证问题和总结规律的一般方法。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的学生意料之外一些偶发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进一步研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提过了教学效率,有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五、加强课后反思是增强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通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误的原因,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思考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