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怎么开展?

如题所述

浅谈在小学生中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摘要】: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有效改变学习方式的一门课程,它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科学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基础性领域。研究性学习成了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手段。它注重学习的过程和体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渗透了学生的所有学科和所有活动之中,极好的激发了孩子的调查研究的兴趣,满足了他们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学生中开展一些小课题的研究,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主体性;合作;体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由此,“科教兴国”便成为我国在新世纪谋求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在这一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便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学校课程把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现实的纽带,因而课程改革就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新课程的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提倡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是人类对求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它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体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因此,在学生中开展一些小课题的研究,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基础领域。
一、指导体验
1、问题是根本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以问题为着眼点,与问题紧密结合,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指向。在研究过程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问题。我们在指导学生课题《我们的玩具》时,引导学生:玩具是孩子们的天使,它总是伴随着孩子度过美好的童年,对每个学生都非常的熟悉。而且玩具的种类繁多,如果利用得当,可以起到启迪孩子智慧的作用,而目前许多家长和学生对玩具的认识不正确,在价格、档次上有攀比现象。让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调查研究我们的玩具时应从哪些问题入手,它和哪些因素关系密切。于是学生就提出了性别与玩具的关系、年龄与玩具的关系、价格与玩具的作用三个子课题,并着手分组进行调查研究。又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蜗牛的调查研究时,先让学生去饲养蜗牛,并仔细观察,详细记录自己的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学生们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蜗牛遇到食盐为什么会死?蜗牛几天不吃东西为什么饿不死?蜗牛的血液为什么是蓝色的?蜗牛爬行时为什么会留下白色的痕迹?蜗牛的触角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去问老师、查阅资料等。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饲养,学生的体会就会更深刻,从而发现的问题也就越有价值,学生也特别的感兴趣,实践活动的收获也会更大。
以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充满问题意识,敢于提问,敢于提不同问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2、学生是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教学沟通的重要手段。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使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对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一种切身的体验,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因此在选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课题《我们的玩具》就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思维活力不像成人一样静而望思,而必须要以某种事物为中介,玩具正是孩子的天使,它总是伴随着孩子度过美好的童年。再如课题《我和水果交朋友》《漫画书和我们》都是从学生自己喜欢的事物入手,从他们亲身经历的事件中展开,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指导教师应根据小组中各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或者在分组时就应考虑成员的搭配。如我们在指导学生课题《我们的玩具》时,它有五个子课题,考虑到做课题时需要上网查资料,在每组中分配一些对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成员。考虑到课题展示时需要汇报、答辩,在每组中分配些普通话标准流利,思维敏捷的学生。
研究性学习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探究问题。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调查、去实验、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是特色
超越单个知识,打破学科原有的界限是新课程标准的又一突出特点。同时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学科知识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我们在指导《我们的玩具》《我和水果交朋友》课题时,就要求学生会操作计算机查寻资料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时,还需要有整理、统计数据的本领及写采访日记、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会采访提问,要处理好小组同学间的人际关系等。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学会的东西,综合性地展示出来。
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可以渗透到任何的课程中去,有时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就需要社会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劳动和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
二、几点思考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还刚处于起步阶段,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它必将会遇到各种阻力,如:观念的问题、教师的培训、信息的获取等因素;会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实施力度不够。有的学校,有的老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深刻,在教学中他们就会理直气壮的利用传统的教法,虽然有时迫于课程改革的趋势,也只是为了应付讲形式。没能真正的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中也给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机会,却没能真正的组织好。学生讨论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合作学习时分工不清楚,成了学习好的学生的表演天地,造成两极分化严重。
2、不重事实,不尊重学生。有时学生讨论的结果与老师的设想不符合或提出的问题老师没准备好,就否定了学生。有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采访,可能与老师的设想不一致,而老师对结果进行修改,与事实不相吻合,失去了调查研究的意义,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的要求。
3、问题要有意义。有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有时他们提的问题毫无意义或离题很远,这就要求老师合理、贴切的启发。学生探究的问题应该是他们感兴趣的;但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人文性、创新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4、缺乏有效的引导。每个老师可能都知道新的教学理念,但如何指导学生参与探究,参与社会调查,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甚至有时教师自己也不知所措,对学生的指导只能是嘴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意义。有时学生为了应付老师,也只能瞎编乱造。
5、怕麻烦。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牵涉面较广的学习,特别是在指导学生课题时,会遇到些比其他老师多得多的困难。如:安全问题,人际关系,费用开支等,就需要教师付出较多的艰辛劳动。有些内容不一定在课堂内就能完成,往往会利用许多的课余时间。因此会造成教师怕麻烦而放弃。
三、建议
1、主管部门重视
主管教育的部门应认识到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对教师进行这一方面专门的培训,而不能只强调新课程的培训,对在这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的老师,学生应给予鼓励。
2、检测练习的改革
虽然现在的教育注重素质教育,但高考的指挥棒还在指挥着,因此,学生的练习、检测在学校教育中还占很重要的位置,毕竟这还是许多人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之一。淘汰一些传统守旧的练习、考试形式,多增加一些学生探究学习的练习。这可能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一种重要手段。
3、课题研究
在学校中要能很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要求教师提高自己探究学习的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开展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真正体会探究的内涵,才能保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效的展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