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幼小衔接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如题所述

换句话说,家长该如何认识幼小衔接呢
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往往会表现出学习不适应、社会性不适应和心理不适应,其中学习不适应最为明显,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阅读困难,经常添字、漏字;书写困难,做作业拖拖拉拉;理解能力差,不能依照老师的指令听说读写等;社会性不适应主要表现为自控能力差,规则意识差,交往困难等;心理不适应源于幼儿园里有老师呵护,而到小学要逐渐自立。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应该是专注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的衔接,应该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入手。学习能力包括视觉专注能力、听觉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还要加强孩子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

幼小衔接很重要,但挑选合格的衔接班更关键。很多家长认为衔接就是提前学习一年级的课程,而一些衔接班为了迎合这种心理,把幼小衔接简单化为提前教孩子一年级语文、数学,使孩子提前“小学化”。这样孩子升入小学后进课程学习成了“炒剩饭”,对学习内容没有新鲜感,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儿、做小动作,最终导致成绩跟不上。

其实,家长可以让孩子识识字,会20以内的加减法等,但不要提前学拼音和写字,衔接班里大都不是专业老师,很容易让孩子把基础打歪,再纠正就困难了。而且,孩子6岁前也最好别写字,容易伤害他们的手部小肌肉,但是家长可以通过绘画等活动来开发孩子的手眼、手脑协调能力,为日后学写字打基础。

一些简单的游戏也能帮助家长给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如通过下棋、夹豆子和计时完成任务等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学习角,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意识和自豪感;让孩子做家务、整理自己的物品,培养自理能力;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的交往能力。在开学前,调整孩子的作息,灌输给他小学生的一日常规,还可以带他提前去熟悉校园。

比如给父母讲故事、绘画等,并要求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给孩子规定好作息时间,切忌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以增强孩子的时间意识和约束力。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不能忽视,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平稳过渡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节选:http://www.jinseyulin.cn/education/856.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7
蓝莓果幼小衔接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幼小衔接的:
1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知识要打好入小学的基础;
2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改掉孩子坐不住,改掉孩子喜欢打人,改掉孩子挑食等习惯;
3要培养孩子的自信,他的每一个进步都能得到反馈与认可,自然就会自信起来;
4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5要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
第2个回答  2024-04-15

幼小衔接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阶段,它涉及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这个过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以下是一些关键方面,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心理准备:孩子进入小学后,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学习要求和更复杂的社交环境,因此心理准备至关重要。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对小学生活的期待和担忧,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适应新环境的勇气。

    学习习惯:小学的学习方式与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孩子具备更强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因此,家长和教师可以在孩子进入小学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合理安排时间等。

    社交技能:小学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社交环境,孩子需要学会与同学、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团队活动或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孩子提升社交技能,如分享、倾听、尊重他人等。

    生活自理能力: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更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穿脱衣物、自己上厕所等。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了解小学环境: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小学,让他们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和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直观认识。

    家校合作: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是幼小衔接成功的关键。双方应定期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的表现,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帮助孩子顺利适应新环境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