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题所述

一、握住“自学”的金钥匙
在高效课堂指导下,我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教师得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学能力,并着力去培养开发他们的这种能力。很多教师对学生一看就明白或稍微思考就能明白的知识去详细讲解,其态度可谓认真负责,但效果较差。一堂课讲下来,结果自己很累,学生也没有尝到学习的乐趣。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的霍懋征,她从不主张留课外作业,而是靠课上精讲多练,合理组织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师讲生听”的被动学习习惯,而今要转变成自己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难免有些不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就应给他们指出人的一生中,在教师指导下的时间是短暂的,今后工作的时间是漫长的,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层出不穷,只有自学才能不断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创造型地运用新知识,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此,世界上许多名人都把自己比作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使学生对自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渴望掌握这把钥匙。
二、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对于数学来说,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如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既可以保证学生预习的质量(因为各类学生预习所用时间不同,放在课堂上不好把握),也可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但老师一定要对预习的情况有所反馈;导学案的预习一定要充分:课前学生充分预习导学案,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同时用红笔标出不明白的问题,使对学、群学更具针对性,提高了对学、群学的有效性,节省了时间;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质量。三提前预习学会质疑
在这个学期,我在给学生布置预习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即自学提纲,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读书。对学生自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或者通过查工具书进行解决问题,要是这些办法都不行,就留到师生一起解决。目的是使一些浅显的问题得到及时地解决,为继续自学扫除障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适当讲解后,引导学生释疑、探索、归纳和总结。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正如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长期指导和训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5
1、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要学会高效听课。
①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②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回答问题的好处不仅仅是表现,更多的是可以让你注意力更集中)。③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④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

2、学会整合知识点,提高知识理解和记忆能力。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这样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3、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记忆是学习的根本。
提高记忆力,可以专门的训练一下。这一类的训练比较多,比如我比较熟悉的:速读记忆、编码记忆、思维导图记忆。速读记忆是一种快速阅读之后的重点记忆和理解记忆;编码记忆是一种将编码信息与恰当的线索联系起来的个性化记忆;思维导图记忆是一种将所需记忆内容整合成关键词句后的思维记忆。以上三种记忆,是我个人用下来比较好用的方法,但都需要系统的训练,具体比较多,就不一一详细讲述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软件中对我上述的三种训练都有具体的讲解和训练。

4、高效复习,温故而知新。
①制定阶段性的复习目标,合理规划自己每一天的学习复习任务。什么时候复习什么科目,什么时候做题训练,什么时候看书背诵,什么时候查缺补漏等等,都一一明确下来。
②复习的时候,不要长时间的只复习一科,也不要频繁的更换复习科目。每一个时段的复习都要保证学科的完整性,按计划复习完一个学科再进行另外一个学科的复习。
③自己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跟上老师的节奏,最好就保持同步进行。如果你掌握的很好,可以快于老师的安排,但不能被老师远远落下。
④每一小阶段的复习之后,要检查掌握情况。可以自己一个人进行:合起书本,回忆一下这一阶段都学习复习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已经掌握了的,哪些是比较模糊的、还没有掌握的、有疑问的,针对有问题的要趁热打铁,折回去快速温习巩固。也可以找你的伙伴一起进行,相互检查、考校。

5、认真做题和面对每一次考试。
做题的时候:①要仔细审题,而且要审准、审透,提炼出有效信息。②要讲究效率,会的就过(一定是要真的会,而不是感觉会),把时间放在不会的上。③不要动不动就去看答案解析。看答案做题会让你觉得题目很简单,但实际做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④适当进行题海战术,掌握各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认真面对每一次考试。考试除了是检验你学习效果的方式,同时也是你积累经验的过程,比如:①学会如何分配和把控时间;②掌握作答中各种细节的处理技巧;③磨练考试心态;④帮助自己认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复习提升。
第2个回答  2017-07-18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从心理学角度讲,对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听、去说、去思考,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逐步培养起来的。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兴趣,应充分利用他们的新鲜感、好奇心的特点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开启自学之门的金钥匙。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它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例如,向学生介绍怎样复习;课堂上怎样听讲、记笔记;如何搞好朗读、记生词、背诵课文;课后怎样复习。
三、注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们的亲身参与中,特别是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课文,使他们明白一篇课文要从哪里入手,重、难点是哪些内容,和突破它们的关键点。经过长期的操练养成习惯后,他们对学习就会变得主动。
四、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场所。
课外活动能把课内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课堂的学习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教师除了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外,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五、让学生体会自学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在自学路上求索。
平时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主要是检查他们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情况。及时表扬做的好一些的学生,帮助和鼓励差一点的学生,多使用激励语言,给他们希望和力量。教会他们自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更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学水平,课堂内外师生之间多做自学经验交流,谈彼此的心得体会,这是提高自学能力的动力和加速度。真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共同学习,相互提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7-03
一、握住“自学”的金钥匙
在高效课堂指导下,我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教师得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学能力,并着力去培养开发他们的这种能力。很多教师对学生一看就明白或稍微思考就能明白的知识去详细讲解,其态度可谓认真负责,但效果较差。一堂课讲下来,结果自己很累,学生也没有尝到学习的乐趣。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的霍懋征,她从不主张留课外作业,而是靠课上精讲多练,合理组织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师讲生听”的被动学习习惯,而今要转变成自己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难免有些不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就应给他们指出人的一生中,在教师指导下的时间是短暂的,今后工作的时间是漫长的,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新技能、新观念层出不穷,只有自学才能不断获得大量的新知识,创造型地运用新知识,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此,世界上许多名人都把自己比作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使学生对自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渴望掌握这把钥匙。
二、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对于数学来说,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如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既可以保证学生预习的质量(因为各类学生预习所用时间不同,放在课堂上不好把握),也可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但老师一定要对预习的情况有所反馈;导学案的预习一定要充分:课前学生充分预习导学案,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同时用红笔标出不明白的问题,使对学、群学更具针对性,提高了对学、群学的有效性,节省了时间;预习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质量。三提前预习学会质疑
在这个学期,我在给学生布置预习时,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即自学提纲,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读书。对学生自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或者通过查工具书进行解决问题,要是这些办法都不行,就留到师生一起解决。目的是使一些浅显的问题得到及时地解决,为继续自学扫除障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在适当讲解后,引导学生释疑、探索、归纳和总结。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正如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长期指导和训练。
第4个回答  2019-12-27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中运用自如;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