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吴本就有自己史书,为什么陈寿编纂三国志时有

如题所述

在陈寿《三国志》之前,吴国的一些文人、史官已经写了关于吴国的史书。

当时人写吴国史传,最早可能是张法。但他只写了孙坚和孙策的传颂文字,他是孙权时 代的人,吴国后来的史传他就无法预知了。

韦昭的《吴书》很有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少好学,能属文,后担任 吴国的尚书郎。孙亮即位,诸葛恪辅政,韦昭为太史令。编撰《吴书》,由他主要负责。凤凰二 å¹´(273å¹´),孙皓因对韦昭深有不满,将他投入牢狱,后又加以诛杀。韦昭死时70岁,《吴书》 已具规模,但“叙赞未述”,尚未完稿。(《三国志•å´ä¹¦•éŸ¦æ˜­ä¼ ã€‹ï¼‰

同时代人里面,与韦昭一起写《吴书》的,还有周昭(字恭远),颍川人,任中书郎,后因事 入狱,被处死。(《三国志•å´ä¹¦•æ­¥éª˜ä¼ ã€‹ï¼‰è–›èŽ¹å’ŒåŽè¦äºŒäººä¹Ÿéƒ½æ˜¯ã€Šå´ä¹¦ã€‹çš„编撰人。.

薛莹字道言,是薛综的儿子,起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为散骑中常侍。几年后因病 离职。孙皓时,和韦昭等一起撰《吴书》。他“涉学既博,文章尤妙”,在同僚中被称为“冠首”。 他死于晋太康三年(282å¹´)。(《三国志•å´ä¹¦•è–›ç»¼ä¼ ã€‹ï¼‰äººã€‚始为上虞尉,善于作文,

担任秘府郎,迁中书丞。和韦 昭、薛莹等一起撰《吴书》。陈 寿《三国志•å´ä¹¦•åŽçªä¼ ã€‹æœ‰ 评语,说他“文赋之才,有过 于(韦)昭,而典浩不及也”。

除了从陈寿《三国志》中 可以找出上述人物,即韦昭、彩绘木隔 周昭、薛莹、华窍等人是当时

代人写《吴书》的以外,还可以从裴注引书中找见别的一些人。例如,张勃的《吴录》,环氏的 《吴纪》,胡冲的《吴历》,无名氏的《会稽典录》等等。

由于许多类似人物的共同努力,吴国史事得以有较好的保留和编撰。特别是韦昭等人 合作撰成的《吴书》,后被陈寿写《三国志》时作为主要依据的重要典籍之一。陈寿未采纳收 入到书中的《吴书》许多内容,裴松之作注时又进一步做了较全面而广泛的引用。

因此,读《三国志》时,仔细对照陈寿的正文和裴注所引有关吴国史事的史书,如《吴 书》,就能够看清楚彼此差异的地方,也不难推知当时人对于同样人物或事件,为何会有差 异和区别的原因了。

当然,从正史的角度看,具有代表性的还是陈寿的《三国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