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 研究方法02

如题所述


探索社会研究的精密工具——测量的四大尺度:定类、定序、定距与定比,是揭示现象本质的关键步骤。首先,我们来到定类(nominal)的领域,它如同社会身份的标签,如性别、宗教,仅用于区分,没有数量属性,其特点是无数的类别,却无法进行数学运算。


进一步深入,定序(ordinal)尺度则带有逻辑的序列,如教育程度,它具备一定程度的数学特性,如等级可以比较,但对称性并非普适,例如,博士高于硕士,但硕士与本科的差距并非固定。


定距尺度(interval)是关键的一步,如智商分数,它具备等距间隔,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乘除。例如,80分与100分之间的差距,并非简单的两倍,因为“0”并非绝对的起点,而是人为设定的标准。研究者在使用时需警惕,避免将定序尺度误当作定距。


最后,我们来到定比尺度(ratio),如收入和人口密度,它们不仅有绝对零点,而且允许精确的数学运算。但它们的运用同样需要谨慎,因为它们对现象的解释具有深度和复杂性。


选择测量尺度时,我们必须考虑现象的性质、精度需求以及实际工作量的平衡。高层次的尺度提供更多信息,但处理时需格外审慎,因为过度依赖可能引入误导。深入理解这些尺度,是每位社会研究者必备的素养,参考多本权威教材,将助你精准测量,揭示现象的深邃内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