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小学废除“爸妈”称谓,你认同这项同性平权修正案吗?

根据12日由法国国会通过的一项修正案,为了宣扬同性平权,未来在法国的所有中小学中,正式文件上将爸爸妈妈改叫家长1家长2。这份修正案引发了大量争议,有人说这是“对性少数群体最大关怀”,但也有不少人表达了反对,那你怎样看待这份修正案呢?

第1个回答  2019-02-21

这一修正案的初衷,是宣扬同性平权,为那些同性婚姻的子女创造更平等更自由的环境。一周以来,这一法案在法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支持的人称这一法案是“对性少数群体最大的关怀”,反对的人认为“这是对异性恋父母最大的不尊重”、“未来会在家庭中引发父母的等级之争—谁是家长1、谁是家长2?”

类似的争论,也曾经发生在埃尔特的内部。

埃尔特一直希望打造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场景,所以我们的很多课程,都希望课后家长能带着孩子一起完成一些有趣的任务,比如制作不用遥控器的遥控纸飞机,比如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等等。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往往会对同学们说:“课后大家不要忘记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完成…….."

第一堂课上完之后,我们内部就产生了关于这句话的讨论。不过在讨论中我们忽视了同性父母的孩子的感受,更多关注的是单亲家庭的同学会不会被伤害。当时,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这是一句习惯用语,同学们应该不会这么敏感。

现在回想起来,也许那时候我们太草率了。

有关这个话题的讨论并没有就此结束,反而在我们的“钢铁侠爸爸训练营”课程策划时演变成了更激烈的争论。

当时做那套课程的目的,是希望能稍微改变爸爸们在家庭教育中失位的现象,给爸爸创造机会创造场景,进行更有质量的亲子互动。

但带来的问题也很明显,这是不是对妈妈们的歧视?单亲母亲的家庭,孩子会不会觉得被边缘化?

后来,课程的负责人林允老师说,我们未来一定再做一套“神奇女侠妈妈训练营”,让孩子们知道,无论爸爸还是妈妈,都有可能成为TA心目中的超级英雄。

但是,那些和外公外婆、祖父祖母生活的孩子们呢?有人关注过他们吗?

我有一个十多年的朋友,他的太太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死于一种罕见的淋巴肿瘤。我的朋友一直没有再婚,和双方父母一起抚养孩子,从那以后很少见他晚上出来吃饭喝酒,几乎把时间都留给了孩子。

有一天,他破天荒的找我喝酒,喝着喝着,他说,孩子的幼儿园带着孩子们一起唱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他的孩子回到家,满脸的绝望。那天晚上,他紧紧抱着孩子,一起流泪到深夜。

那一刻,他在我面前,哭的像个孩子。

我们有的时候或许真的对有些话语太习以为常了,太忽视一些少数群体的自身感受,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就伤害了别人而不自知。

尤其在今天这个社会,婚姻已经越来越成为少数人的选择,根据数据调查显示,中国历年的“离结率”不断攀升,以成都为例,2000年到2014年,成都市的“离结率”从11.2%攀升到了38.6%,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早已突破了40%,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选择成为单亲妈妈、单亲爸爸。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对“家庭”的定义,似乎是时候进行一些调整了。

但是,取消掉爸爸妈妈的称谓,改成家长1家长2,是不是又缺少了点人情味。虽然中文相对好解决一些,可以统称为“家长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