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都被贬了,穷困潦倒的,怎么还有猪肉吃?

如题所述

一个人的魅力,还体现在他的“人情味”上。国画大师张大千曾这样教导弟子:“一个人如果连美食都不懂得欣赏,他又哪里能学好艺术呢?”

  


提到古代的美食家,就一定会想到苏轼。毕竟有很多名菜都是苏轼创立的。

苏轼的一生很坎坷,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生活贫困潦倒。但他没抱怨,将人生十分的不如意,化作自己十分的热情,不仅走哪吃哪,还自己上手做。

所以苏东坡爱吃也就出了名,甚至还吃出了一些名堂,将吃变为一门艺术。

甚至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菜式: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饼等等,不一而足,可见他在美食上的贡献,绝对不比文学贡献小。

  


比起其他炫耀钟鸣鼎食的吃货,苏轼很朴实。

他自己讲述,东坡肉的配料很简单,姜片,葱,黄酒,酱油,糖。在那时期,人们多是吃羊肉,猪肉算是蛮廉价的,而苏东坡先生被贬时,能吃到猪肉就算是一件幸事了。

相传古时贵族之家不吃猪肉的,认为猪肉是下等饮食,只有下等人才吃猪肉。

但是苏轼不仅很爱吃猪肉,甚至写下一首《猪肉颂》为猪肉伸冤: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轼的豁达从他描写美食的词中就能看出。

他在岭南时,买不到羊肉,只买得到羊骨头。还很高兴地写信吹嘘,说羊骨头用酒略烤,其间碎肉,如吃螃蟹,有钱人不懂这种快乐。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虽是被贬,但苏东坡性情豁达乐观,以吃为乐,为了这荔枝,都”不辞长作岭南人”。

  


从《苏轼词传》中可以看出苏轼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豁达开朗的性格,他智能优异,心灵更是天真无邪。在才俊辈出的北宋年间,东坡先生的诗、文、词、书、画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面对困境,有人活成一道光,有人活成一道菜。

东坡豆腐、东坡肘子、东坡鱼以及东坡肉,其实也是苏轼的人生注解。

所以,苏轼被贬后,并没有生活的贫困潦倒,倘若真如此,世间当真再无东坡肉!

  


没人能那么完美地将“做饭”与诗词情怀结合在一起,他是其一。

苏东坡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词、文、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与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所以,读苏轼的词,可以医心。

人生就是一场谨慎的旅行,所谓的盛大,或者凋零,都是匆忙的过往,如欢歌前行。

就像名垂千古的苏轼,即便生活再困难,境遇再坎坷,苏轼依然是苏轼。

苏轼一生,可谓是一生豪放,放荡不羁,所以他的词就是这样,每一首词的背后都有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也是苏轼经历了风雨,看到一些场景后,即兴写下的,但是每一首,都能让后人加以赞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