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一生玩弄权术,活了81岁,为何在56岁时坚决要求退位?

如题所述

宋高宗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虽然他喜欢玩弄权术,却被逼带着政权去流亡,一生没有安宁过,总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后宫嫔妃无数,却膝下无子。他活了81年,也算是高寿。

在绍兴三十一年的时候,采石之战结束,宋军大胜。这让赵构松了一口气。这时候的赵构已经五十多岁,身体虽然好,但心态有些老了。采石之战结束后,他知道大局已定,南宋王朝又已经可以延续下去。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如果再贪恋权位,肯定会节外生枝。

完颜亮死后,金国主防守,已经抛出了渴望和平共处的橄榄枝,但南宋朝廷里,主战派却有了上升的趋势。在吃瓜群众看来,这种趋势是收复失地的良好开端。只有少数人明白,采石之战赢得十分惊险。金国的势力依然在南宋之上。贸然主战实属昏招。而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省事的方法就是退位。

但是,赵构退位不让权,在宋孝宗时期,出现了一种类似于西方两权分立的政治模式,太上皇赵构,还掌握了一部分权力,宋孝宗赵昚,掌握另一部分权力,政治环境出现了长时间平衡状态。所以才会出现,宋孝宗在南宋历史上名气很大,却没有彻底改变金宋对立局面。

他在56岁选择离开,与其说他不再贪恋权力,还有一个原因,也许是他这一生的坎坷的经历让他真的觉得累了,他需要休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第一任君王,当时北宋灭亡之后,北宋的皇子只有他赵构一个逃到了南方,所以他毫无悬念的就登基为帝了。不过当时金国对于南宋也是虎视眈眈,时不时就南下攻打南宋,可以说宋高宗赵构这个帝位坐的也是非常胆战心惊的。所以当时赵构便想着早早退位后,如果金国打来自己可以随时逃命去。

宋高宗赵构是真的好命,在靖康之难中,只有他侥幸逃脱了被金兵俘虏的噩运。而且老天非常眷顾他,居然让他活到81岁的高龄。这位高寿的南宋君王却在56岁的时候便退位了。说到底,他赵构其实当时是心里没有底,怕南宋也会被金国灭掉,所以也就学父亲宋徽宗那样,在金兵进攻北宋的时候,便早早退位了。估计赵构当时琢磨着,看着如果局势不好就该如何开溜保命吧。所以他才会早早退位。

其实当时也不怪赵构,因为金兵确实厉害,金军攻下开封城的时候,宋军的作战力太差了,而且还有些迷信,所以金兵的铁骑一路打到开封城。宋朝从建国之初便打压武将的地位,所以,当时宋兵的作战力不高。也不完全是将士怕死打不过金兵,很大原因是因为当时武将被文官辖制,再加上金国这种勇猛的少数民族本来就善于陆战,所以,当时金国的铁骑一时间让宋朝群臣惧怕不已。

赵构也是明白宋朝军队的作战力的,再加上后来他对岳飞生疑,秦桧又诬陷岳飞,赵构便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让他喊冤入狱并死在了牢房中。这样的话,南宋就又少了一个可以抵抗金国的猛将了。所以赵构心里没底,他自己也怕不久之后南宋会被金国灭了,再加上他也没有亲生儿子,所以便早早退位。即便金国攻到南宋的都城之下,他赵构也不是君王了,那时就可以跑路了。

第2个回答  2019-12-03

我觉得赵构这个人虽然活了挺久的,但是在56岁的就很明智地表示不干了,这说明其实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表示自己不想干了,我觉得理由有这么三个:一是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没有很大的兴趣想要做这个皇帝,当时要去做皇帝也是有一种半推半就的感觉;二是当时宋朝的政治环境太差了,早点退位对他来说是比较好的一个事情;三是因为他退位了并不代表他失去了统治的权力,而是换了一种方式治国。

宋高宗本人是一个非常喜欢艺术的皇子,其实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冲动想要做皇帝。他更希望的是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本事和艺术审美在这个领域里面有自己的一个位置。但是因为他身份的问题,所以不得不要去面对这些问题。虽然做了皇帝,也算是比较有能力的一个皇帝,但是做够了以后能有退下来的机会,肯定就退位了。


当时宋朝其实是处于一种只可以守好自己的国家不被攻破的境地,外面金国其实是一直想要攻打宋朝的,宋朝在赵构的领导下面算是比较好的,没有被金国直接打败。所以到后面,成功对抗过一次金国以后,赵构就想着自己退下来,让其他人来接手这个烂摊子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赵构虽然他不做皇帝了,但是并不是说他没有权力去管理国家了。反而更像是一个幕后的领导者,在幕后指挥折大家做事。这样的感觉肯定比自己做皇帝需要操心很多事情好很多了。

第3个回答  2020-09-16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宋高宗他对皇位本来就没有太大的执念,而且56岁在古代已经是一个高龄老人了,所以他这时候就想要颐养天年。

而且宋高宗在这之前因为国家大事也非常的劳累,在南宋时期,金兵经常来攻打南宋,两方经常会陷入战争之中,所以宋高宗作为皇帝,肯定会因为南宋和金朝的关系而伤神费力。

但是在宋高宗50多岁的时候,金朝的首领被他的部下杀害,金朝也陷入了内乱,所以这时候金朝就没有精力来攻打南宋了,南宋也变得国泰民安,而且南宋也趁此机会收回了非常多的失地。

不仅如此,在当时谋害了岳飞的大奸臣秦桧也死了,顶替秦桧官职的人也是宋高宗的心腹,所以宋高宗也不必再费心费力的防着秦桧,整个朝堂都在宋高宗的手里,所以这时候宋高宗就想要休息一下。

因为宋高宗为了让南宋稳定下来,已经花了很多年的心思,因此在南宋已经没有危机,而且皇室的安全也有了保障之后,宋高宗就想要退位当太上皇,这时候把皇位交给儿子,新皇也能够做的很好。

宋高宗虽然退位了,但是他是太上皇,有什么事情他也可以参与的,而且古代有很多儿子为了皇位谋权篡位的事情发生,所以宋高宗可能也是害怕他在皇位上坐的太久了,他的儿子可能也会谋权篡位,所以还不如直接让位给儿子,自己做一个逍遥的太上皇。

第4个回答  2020-09-17

“权力”一词真的充满算计、血腥和阴谋,为了权力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杀害忠良岳飞大将军。就是这样一个嗜权如命的皇帝,怎么会在他56岁的时候坚决退位呢,毕竟他可是活到了整整81岁啊,这就不得不提以下的几个理由了:

1.贪生怕死。赵构身为南宋的一国之君,在金人的多次劫掠中,多次逃跑甚至曾躲到大海之上。赵构不想当亡国之君,然而当时的宋朝已经是风雨飘摇之际,随时都有可能灭亡。因为贪生怕死而逃跑的话,不仅会遭到大臣的劝谏,还也会遭到百姓的耻笑。

2.见好就收。根据历史我们知道赵构在禅让之前,南宋军队在采石之战中大败金人,金帝完颜亮被部将所杀,彼时金国一度政局动荡不安。这对南宋而言是少有的胜仗,人心振奋,民呼万岁,赵构为了博得好名声,弥补杀害忠臣的骂名,提前禅位。

3.兴趣使然。或许赵构本就无心权谋,他其实不喜欢做皇帝也不想做皇帝,只想醉于山水,舞文弄墨。毕竟赵构十分喜爱书法艺术,他在书法上的造诣非常高,并且十分擅长行书、草书,笔法行云流水,洒脱婉丽,自然流畅。当然这一点是我的猜测。

毕竟宋高宗赵构在我脑海中对于他的印象代名词就是:贪生怕死,残害忠良。身为皇帝却屈辱求全,轻信大奸臣秦侩,处死抗金英雄岳飞,这无疑他这一生最大的失败,真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昏君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