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一生玩弄权术,活了81岁,为何在56岁时坚决要求退位?

如题所述

赵构之所以能活到81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早早禅位给他的养子赵昚,他自己保既有太上皇的称号,同时手中还有权力。心血来潮时还会过问政事。这样悠哉的日子,他当然能活得久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有亲生儿子呀,只好把皇位给他的养子赵眘。这一点下面详细谈。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性格了,他和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除了管理国家外行,其他方面都很厉害,艺术素养都是比较高的。这样一个贪图安逸的人,恰恰前半生过的日子却是颠沛流离,所以一旦安稳下来,并不眷恋皇位。而且金朝一直和南宋作战,赵构不想战争,可是处于皇帝这个位置,不战,要遭受各方面压力,不当皇帝,压力小多了。

他做过金朝俘虏,后来被放回。“靖康之变”后,他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他本人不想抗战,放弃中原,从应天逃到扬州。

后来几年,他被金兵打的不断南逃,从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逃到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省舟山市),漂泊海上,逃到温州(今属浙江省)。

建炎四年(1130年)夏,金兵撤离江南后,赵构才又回到绍兴府(今浙江省绍兴市)、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地,后将临安府定为南宋的首都,这才安稳下来。

那为什么把皇位禅让给养子,据说与大臣的上书和赵构本人的迷信观念有关。

赵构多年无子,很多大臣上书请立宋太祖一脉为太子。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创宋朝之后终生没有立太子,最后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虽然有很多说法赵光义的位置来得不正。但是皇位自此之后便一直在赵光义一支中传承。而赵匡胤的子孙则渐渐零落,甚至与布衣无异。

在大臣的上书中,最令赵构心动的莫过于上虞丞娄寅亮了。娄寅亮说:“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

意思是太祖的两个儿子尚且能够享受大宋的“优待”,但是从太祖孙子辈之后的后裔,就基本上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了。太祖有定国之功却遭受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也难怪他不保佑我们大宋,以至于金国人敢这么嚣张了。

赵构回想自己颠沛流离的前半生,难免不会把宋朝亡国的原因与祖先迫害太祖子孙之事联系起来。《宋史》记载,赵构在读完娄寅亮的上书之后“大感叹”,于是下诏书说:“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便开始从太祖后裔“伯”字辈中挑选皇位继承人,“伯”字辈乃是太祖的七世孙,算起来是赵构的侄子。

经过一系列的选拔之后,赵构最终选择了赵伯琮和赵伯玖二人养在宫中。而赵伯琮以恭顺的性格更被赵构喜爱,他后来被册立为皇太子并改名赵昚。不过事实也证明,赵构选择赵昚为继承人是比较明智的——后世普遍将宋孝宗评为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0
主要是因为他到了晚年时期,大部分权力已经落到大臣和宦官手中,所以在56岁时坚决要求退位。
第2个回答  2021-01-10
因为完颜亮领兵南下攻打宋朝,赵构惧怕完颜亮不敢和他正面对抗,甚至想要退位然后逃跑。
第3个回答  2021-01-10
因为当时赵构的儿子年龄已经非常大了,为了不让儿子记恨自己,所以赵构早早就退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