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如题所述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其理化性质一部分与氨基酸相似,如两性电离、等电点、呈色反应、成盐反应等,也有一部分又不同于氨基酸,如高分子量、胶体性等等。

一、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包括:

1、水解性:蛋白质经水解后为氨基酸。有的蛋白质能溶于水,如鸡蛋白,有的难溶于水,如丝、毛等。

2、盐析性:蛋白质的盐析性一般是可逆的,也就是说,蛋白质经过盐析并没有丧失生物活性。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NH4)2SO4有沉淀生成,加入水后沉淀有消失,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呢?这就是一个盐析的过程。

3、变性性:蛋白质的变性性表现为,丧失蛋白质原有的可溶性和生理活性,变性性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如蛋白质经过加热、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紫外线、X射线、甲醛、酒精、苯酚、苯甲酸等等。 实验结果表明,蛋白质的变性,一般都有沉淀生成,并且生成的沉淀加水后不再溶解。可见,蛋白质的性质已发生变化,已丧失了生物活性,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4、颜色反应:某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会产生黄色,这种颜色反应,往往可用于蛋白质是否存在的检验。

5、灼烧时,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蛋白质经过灼烧,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往往也是用于是否有蛋白质存在的一种检验方法。如:煮牛奶时溢出,会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我们就知道了牛奶中有蛋白质的存在。

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蛋白质的亲水胶体溶液是相当稳定的,这主要是由蛋白质的化学性质所决定的:

1、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之中含有大量的可以解离的基团结构,诸如:-NH3+、-COO-、-OH、-SH、-CONH2等,这些基团都是亲水性的基团,会吸引它周围的水分子,使水分子定向的排列在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形成一层水化层。形成的水化层能够将蛋白质分子之间进行相隔,从而蛋白质分子无法相互聚合在一起沉淀下来。

2、蛋白质在非等电点状态时,带有相同的静电荷,与其周围的反离子构成稳定的双电层。这一点可以这样理解:双电层使得蛋白质分子都带有相同的电荷,同性电荷之间的互斥作用使得蛋白质分子之间无法结合聚集在一起形成沉淀。

以上这两点,就是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蛋白质理化性质:
  ①两性解离-酸碱性质
  ②高分子性质
  ③胶体性质
  ④紫外吸收性质
  ⑤呈色反应

  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16%~20%,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6~12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
第2个回答  2013-06-03
生物活性丧失---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征
    如酶不再具有催化活性如酶不再具有催化活性。

溶解度明显下降,易沉淀
    球状蛋白质变性后,空间结构破坏,多肽链伸展,

  形成随机卷曲的无规线团,隐藏在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

  暴露,肽链伸展并相互缠绕聚集,原有的亲水性丧失,

  溶解度下降。

    变性蛋白质因疏水基团暴露,易沉淀。尤其在pH接近

  其等电点的溶液中发生聚集而沉淀。但是在离等电点很远

  的pH环境中或有尿素、胍等变性剂共存时,由于电荷的排

  斥,可不发生沉淀。

溶液粘度增大,扩散速度降低
    粘度和扩散速度与分子量大小和分子结构的不对称程度

  相关,分子量愈大、不对称程度愈大的蛋白质,粘度愈大,

  扩散速度愈小。

    蛋白质变性后,原来有秩序的空间结构转变为无秩序松

  散的伸展状态,分子的不对称程度加大,因而溶液的粘度亦增

  大。扩散速度下降。

易被蛋白质水解,旋光度、紫外、红外吸光光谱改变等
第3个回答  2013-06-03
蛋白质物理性质:常温下液体,白色
化学性质:遇到浓无机盐溶解度减小,加热凝固变性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
第4个回答  2015-01-21
①两性解离-酸碱性质 ②高分子性质 ③胶体性质 ④紫外吸收性质⑤呈色反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