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个回答 2021-10-19
日前,北京市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米悦心理状况,其中“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中:
56.28%,也就是超过半数的孩子都投给了最强烈的选项: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
辛辛苦苦养娃十多年,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只有不到5%的父母能真正闯关成功,和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关系。
孩子的心理在成长过程中,会进入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叛逆期。
“叛逆期”首先源自孩子一系列的表现,给父母带来的困惑,从而引发了焦虑、失望和无奈的情绪,最后父母们对此下了一个定义:“叛逆期”。
也就是说“叛逆期”是以父母为中心下的定义,而不是孩子。
当我们定义“叛逆期”的时候,我们都潜意识地下了另一个判断:“孩子的这些表现是不合理的”。所以,“叛逆”本身就代表了高高在上的成年人对孩子的轻视。在这里为了叙事方便,我们依旧用“叛逆期”来进行叙事。
叛逆期的孩子在圣安米悦心理活动上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上呈现半成熟、半幼稚的状态。
成熟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还存在明显的不成熟的特点。
他们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和安排。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在叛逆期的孩子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过去有所变化。
童年时期的依赖更多体现在情感和生活上,现在则是在精神上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有很多网友说,养废孩子,用这一个方法就够了,别去看见他,别去理解他。
的确,看见和理解很重要。
心理学有研究,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面动机,父母如果不能看到这一点,孩子的生命力就会得不到释放和引导,会走向两个方向,攻击别人或攻击自己。
当家长真正懂得孩子,并能在不同的关健时期给孩子所需要的关爱,这个家庭就可以养育出一个健康、快乐、自信的孩子。
然而大多数父母并不懂得如何去“看见”孩子。父母们往往很痛苦,文章看了不少、理念也都知道,但怎么解决,却始终没有着落。
其实,“看见”孩子的能力是需要我们用正确、科学、专业的方法论不断探索的,心理学恰恰是一个最佳的途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