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

如题所述



关键词:

团队目标 价值经营 成长关怀


引子

昨天在和一位老同事的交流过程中,聊了聊近况,互侃近期目标达成的同时,很聚焦的聊到了团队目标的管理的问题上,也各自对现在团队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交流。

随着网络平台和社群文化的发达,以公司为组织的团队运营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每个人因工作或兴趣主动或被动的加入了一些社群,社群文化表面繁荣的同时,也为线下团队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拿朋友的团队来说,一个区域连锁卖场,最近两年受电商的影响,在经营上也开始精细化的道路。但零售业态的精细化并不是刚刚兴起的名词,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因为各种客观,主观的因素造成了实际成本如房租成本、基本运营成本加大外,还有人员流动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加大。这不,朋友感叹现在团队管理的三不易:

1)不易招人;

零售业态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琐碎,长期压力且工作环境一般。所以现在在招聘这一块颇为痛苦,想事少钱多离家近的人很多,但想找到三观符合,长期培养的人很难。

2)不易养人;

缺乏得力的基层管理,不愿吃苦和承担责任是普遍现象。很多门店因为基层管理的流失而不能及时补上造成经营业绩的下滑。

3)不易留人;

门店工作压力大,成长到一定期间后,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沉淀,但长期在一个环境中很容易建立舒适区,不愿意自我改变,事事从外部寻找借口和理由,也由于公司很多小问题的积累,造成心理摩擦,也就造成了基层管理干部的流失。


如何做

管理的核心是人,任何一个团队在人员的组织上出现问题,整个体系都会出现各种状况,所以 在和朋友感叹的同时,也是在交流一个好的团队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梳理。

1)价值认同;

和朋友相似的观点是,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企业文化,稳定而积极的企业文化易创造好的团队氛围,好的团队氛围实现好的团队业绩,从而易打造好的团队。

可能有的朋友觉得用企业价值观来衡量团队的是否高效有些偏颇,但我的观点坚定不移。一个好团队,一定是高度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对企业文化也是有着强烈的热爱。所谓“同流才能交流”,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就是这样。在共同的价值理念中,我们同思、同流、同频很容易在工作中找到默契和共同点,发挥出 1+1≥2的效应。

2)价值塑造;

如果说我们价值观的吸引是团队初创成长的第一步,那么共同目标的打造就是第二步。好的管理说价值,比如马云、俞敏洪,不论在什么样的公共场合,提的最多的都是企业的价值观,使命。提起这些优秀的企业,很容易激发大家对他们的兴趣和尊敬。因为,被他们的描绘的和正在做的所吸引。当然我们绝大多数达不到他的程度,但决策者说战略,执行者说战术。我们具体的经营目标就是我们聚焦的载体。

一个团队目标被确定后,我们需要的是将一个团队的目标变为所有人共同的目标,只有在这个目标的不断被强调,不断被肯定,不断被执行中我们才会产生好的影响力。团队管理也是如此,在一个团队中找到一个到几个认可价值观,做事方式和团队目标的人,从同流到有效的交流,从一个人到影响几个人,再到影响大多数。




这里要强调的就是快速高效的原则。团队的沟通成本越低,落地的反馈及产生效果的时间就越短,越容易看见成绩的团队就越容易吸引中间分子,越容易抱团成长。事实都是如此,试想一个长期没有行动力和小成就不断积累的团队,再有共同价值都不可能成就。

所以,刚开始时,最好是简单容易达成或者自己有把握短期达成的目标,否则,新建团队会陷入尴尬境地。

3)过程关怀;

当然,并不是有了目标和共同认同后我们就能实现团队的成长。在这里衡量我们团队战斗力的关键指标是过程管控。有朋友说执行力很重要,有朋友说制度很重要。我强调的是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更为关键。

如何让价值观落地可能有些大,我的理解是团队“关怀”,我们团队的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工具和方法是术,真诚待人,打造团队凝聚力的是“互相的关怀”是道。只有坚持对你团队的长期的关心,让你的团队保持有温度,我们才会有活力和行动力。

在这里我强调为我们的关怀建立标准和仪式感。比如常用的有固化每周沟通的时间和方式;定期团队主题活动;关注团队成员的家庭和个人成长;节假日、生日关怀;员工也是客户,有时比客户更重要,所以也需要我们有效的增值服务。

只有企业和领导的先付出,让员工被吸引、被关怀、被认同的过程中激发自身动力和使命感,才会真正关心企业成长,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真正以“主人”意识去工作。

团队的关怀是一个从很细微的关心做起,表面很难见成效,但持之以恒,威力巨大。这里面的关键词是了解员工,真诚关怀,持久有度。




一句话总结

优秀的团队就是通过有效的关怀让核心成员更稳固,中间分子被吸引,落后分子被“赶鸭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09

       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逃,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一定是象群在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一定是蚂蚁军团来了。蚂蚁个体的力量随不堪一击,可成千上万的蚂蚁团结一致的时候,它们力量却足以让动物世界的王者仓皇而逃,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团队是指一群人一起工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那么一个团队优秀与否则与以下特质密切相关:1、Clarity清晰程度:团队的整体目标是否清晰,是否与公司目标联系在一起。2、Commitment投入程度:团队成员投入程度是否一致,是否对团队完成应尽义务。3、Abilities能力:每个团队成员的能力是否充分发挥,是否具有合适的知识、技能、经验已达成共同目标。4、Authority权利:团队领导者是否支持团队的决定,团队是否能够自由的采取必要的行动。5、Process程序:目标是否有合理的分工,完整的步骤,团队成员之间是否充分沟通。6、Participation参与机会:每个团队成员是否互相信任,是否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和发表意见的权利。这六点就是团队的C.A.P.模型。如果以上六点全部清晰明确,毫无置疑,这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优秀团队。


因此,C.A.P.模型在优秀团队中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当团队协作的时候,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C.A.P.模型并付诸实践,那么我们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21



作为一名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这个管理者是整个团队的核心,一个团队的氛围是由管理者间接创造的,他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个团队,想要组建优秀的团队,必然要有一颗博爱的心。

我觉得最扯的观点就是“这样的才干和工作又没关系,所以没用”,你要知道一个人的才干是可以互相转化运用到工作中的,你觉得没用,只是因为你没有办法把别人的才干转化成你需要的工具,不要轻易的否定任何人,因为你并不了解每一个人,你看到的仅仅是他们的某一面,任何一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而管理的职责就是发现或许连他们都不知道的闪光点。

好的领导不一定是好的管理者;好的管理者不一定可以成为领导,所以管理与领导是不可互相转化的。

曾在书中看到这样的问题——“一个人自行其是,锋芒毕露,销售额达到120万美元;另一个人温文尔雅,人见人爱,但销售额仅为前者的一半。作为经理,你更喜欢要谁?为什么?”

书中的回答是这样的:优秀的经理会更喜欢自行其是、锋芒毕露的人,而不是产值减半的合作模范。他们一般的逻辑是这样的:自行其是、锋芒毕露的人可能更有才干,但不易于管理;而合作模范缺乏所需才干,但易于管理。真正的优秀经理寻找的不是听话的人,而是寻找具有一流才干的人,然后帮助他/她专心发挥自身才干取得佳绩;而不是设法为一个业绩平庸的人增添才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