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座位最不好的位置

如题所述

排座位是件大事,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调一个可能就得调整一大片。某地教育局甚至专门发文指导如何安排座位。通常来说,教师们大多会根据学生身高,再结合性别、个性等综合权衡座位编排。因为座位安排是最直观的教师公平与否的体现,所以班主任在初排时都会慎重考虑,再调整时也会讲明规则,以便服众。

如果有明显不符合规则的调座要求产生,首先为难的即是班主任。所以要论班主任对哪类家长反感,其中必有一类就是家长找了个某某领导来打招呼,要求把自己的孩子调到某个明显不应该坐的位子上去,比如高个非要坐前面;指定要和某好生坐;明明自己爱讲话却说是周围人的原因,要调个不爱讲话的圈子(真有这种爱讲话的圈子老师早拆了)等等。

这么敏感的座位问题,为什么我却“麻木”呢?

首先,理性上我们知道,座位问题的关键在于坐座位的人,而非座位,但座位的好坏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像理论上职业是平等的,但薪酬永远不会平等一样。

所以如果一个班级里,成绩较好、纪律表现较好的学生多,那么座位的好坏带来的影响就会大大降低。其实三牧很多优秀的学生,都坐在家长闻之色变的“最后一排”,或靠后的位置,其中甚至有相当部分考入了一中,所以我从来都不觉得后排位置代表差生。现在的孩子营养好,初中个头已经很高的大有人在,都想往前挤,岂不乱套。

当然,个别情况下,也会出现带有惩罚性质的“特殊座位”。而只要学生改正了自己的表现,回到原本应该坐的座位是顺其自然的事。多数家长也对此予以理解,毕竟,如果一定的惩罚能够改好行为习惯,一个座位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次,座位好坏客观存在,那么科学有理的轮换制度就很重要。有一位老师的排座原则可以代表不少老师的想法,大致如下:  

1、排座位不考虑视力问题,因为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近视。视力不好可以配眼镜,看不清黑板不作为向前调座位的理由; 

2、身高是重要考虑因素,尽量不让前面的人挡住后面的人的视线,长得较高的人只能坐后排,没有办法;

3、需要和同桌上课讨论问题的理由也不予考虑,学习上的问题可以课后讨论,上课讨论过多既会影响听课效率,也会影响课堂纪律;

4、男生和女生可以是同座位,大家都是好同学,不存在男女界限;

5、同桌需要经常换,试着和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一般一个学期可以调整一次; 

6、不以成绩好坏作为排座位的依据;

7、好的位置和相对差的位置需要轮流坐,好座位不是终生的。

这位老师从一开始就把原则与家长和学生讲清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形成了“用制度代替说教,以规则规范行动”的平等规则,同时,她的换座位原则也特别:

1、如果你坐在一个公认的好位置上,那么请你珍惜你的座位,好好听课,如果你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被老师批评,对周围同学造成不良影响,说明你并不需要这样的好位置,违纪累计到一定次数,那么请你将你的座位让出来,给那些想学习的人;

2、如果你认为你的座位不理想,想换一个好位置,那么请你在现有的座位上好好表现,不能因为座位不好就不听课,如果以不坐好位置就不好好学习,那么你的要求将不能得到满足。只有在现在的座位上尽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调换座位时才会优先考虑。

3、在座位问题上表现出大度、谦让、顾全大局的同学在调整座位时将优先考虑,或在其他荣誉问题上补偿,不让老实人吃亏。

在这样的原则基础上,座位的调换无论用什么方法,比如组与组的轮换,后三排轮换,前三排轮换,设定“荣誉座位”等等,都可以带来正面效果,而硬要破坏规则的家长,即使孩子如愿以偿坐到某个座位上去,因为明显的不合要求,来自班级同学的排斥,可能会使一切得不偿失。

三牧的班主任都有自己的管理技巧,多数学生和家长,也能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当然也偶有使老师为难的情况,但毕竟还是小范围内的。所以座位的问题,不太敏感。

以上两点,造成了我对座位问题的“麻木”。那为什么显得独特呢?

因为生源构成好的学校,毕竟是少数,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品。所以当我所说的第一点理由不成立,当一个孩子坐在不同的位置对其影响很大时,坐在“不那么好”的座位上,就必然成为家长们焦虑的事。这个时候,第二点——科学有理的座位轮换制度就尤为重要,这对班风是否清正,教学效果是否良好都有莫大影响。

如果一个学校,后排座位有相当部分优秀学生,就可以肯定这是一所生源好、办学质量好的学校;反之,如果后排都是所谓“双差生”,而把“好生”集中到前排去,那么即使暂时取得一定成绩,办学质量也迟早会下降。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我的一些学生因为个头很高,小学六年乃至初高中都坐后排,但他们无论是才华还是能力都极为出众。所以目前与其关注儿子的座位问题,不如先关注怎样令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更为重要。至于这一点,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6

首先第一个是班级里第一排的座位,这个位置不仅是老师观察的重点对象,也是一个容易吃粉笔末的位置,当看到自己坐在第一排的时候很多学生心里都是比较紧张的。

接下来第二个是靠近窗户的座位,这个位置很多人都不喜欢,当夏天到来的那一刻太阳晒得特别热,冬天到来的时候冷风嗖嗖的感觉,这个位置大家心里都是不喜欢。


最后一个是靠近垃圾桶的座位,在这个地方的学生很多时候都是调皮的孩子,不过这个位置对于夏天来说就特别的难过,每个座位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第2个回答  2020-10-18
排座位是件大事,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调一个可能就得调整一大片。某地教育局甚至专门发文指导如何安排座位。通常来说,教师们大多会根据学生身高,再结合性别、个性等综合权衡座位编排。因为座位安排是最直观的教师公平与否的体现,所以班主任在初排时都会慎重考虑,再调整时也会讲明规则,以便服众。

如果有明显不符合规则的调座要求产生,首先为难的即是班主任。所以要论班主任对哪类家长反感,其中必有一类就是家长找了个某某领导来打招呼,要求把自己的孩子调到某个明显不应该坐的位子上去,比如高个非要坐前面;指定要和某好生坐;明明自己爱讲话却说是周围人的原因,要调个不爱讲话的圈子(真有这种爱讲话的圈子老师早拆了)等等。

这么敏感的座位问题,为什么我却“麻木”呢?

首先,理性上我们知道,座位问题的关键在于坐座位的人,而非座位,但座位的好坏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像理论上职业是平等的,但薪酬永远不会平等一样。

所以如果一个班级里,成绩较好、纪律表现较好的学生多,那么座位的好坏带来的影响就会大大降低。其实三牧很多优秀的学生,都坐在家长闻之色变的“最后一排”,或靠后的位置,其中甚至有相当部分考入了一中,所以我从来都不觉得后排位置代表差生。现在的孩子营养好,初中个头已经很高的大有人在,都想往前挤,岂不乱套。

当然,个别情况下,也会出现带有惩罚性质的“特殊座位”。而只要学生改正了自己的表现,回到原本应该坐的座位是顺其自然的事。多数家长也对此予以理解,毕竟,如果一定的惩罚能够改好行为习惯,一个座位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次,座位好坏客观存在,那么科学有理的轮换制度就很重要。有一位老师的排座原则可以代表不少老师的想法,大致如下:  

1、排座位不考虑视力问题,因为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近视。视力不好可以配眼镜,看不清黑板不作为向前调座位的理由; 

2、身高是重要考虑因素,尽量不让前面的人挡住后面的人的视线,长得较高的人只能坐后排,没有办法;

3、需要和同桌上课讨论问题的理由也不予考虑,学习上的问题可以课后讨论,上课讨论过多既会影响听课效率,也会影响课堂纪律;

4、男生和女生可以是同座位,大家都是好同学,不存在男女界限;

5、同桌需要经常换,试着和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一般一个学期可以调整一次; 

6、不以成绩好坏作为排座位的依据;

7、好的位置和相对差的位置需要轮流坐,好座位不是终生的。

这位老师从一开始就把原则与家长和学生讲清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形成了“用制度代替说教,以规则规范行动”的平等规则,同时,她的换座位原则也特别:

1、如果你坐在一个公认的好位置上,那么请你珍惜你的座位,好好听课,如果你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被老师批评,对周围同学造成不良影响,说明你并不需要这样的好位置,违纪累计到一定次数,那么请你将你的座位让出来,给那些想学习的人;

2、如果你认为你的座位不理想,想换一个好位置,那么请你在现有的座位上好好表现,不能因为座位不好就不听课,如果以不坐好位置就不好好学习,那么你的要求将不能得到满足。只有在现在的座位上尽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调换座位时才会优先考虑。

3、在座位问题上表现出大度、谦让、顾全大局的同学在调整座位时将优先考虑,或在其他荣誉问题上补偿,不让老实人吃亏。

在这样的原则基础上,座位的调换无论用什么方法,比如组与组的轮换,后三排轮换,前三排轮换,设定“荣誉座位”等等,都可以带来正面效果,而硬要破坏规则的家长,即使孩子如愿以偿坐到某个座位上去,因为明显的不合要求,来自班级同学的排斥,可能会使一切得不偿失。
第3个回答  2020-10-18
在一个班级里,排座位最不好的位置,就是最后排的座位,因为最后排离黑板比较远,看黑板会比较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