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把清帝赶出紫禁城是对是错呢?

如题所述

民国十三年,直系军阀将领冯玉祥软禁了当时的民国大总统曹锟,并宣布修改《优待清室条例》。在新修订的《条例》中,冯玉祥废黜了宣统帝的尊号,并将逊清朝廷驱逐出紫禁城。对于冯玉祥的这一行为,在后世争议很大。比如有认为冯玉祥这一行为是反清革命的补充,但也有人认为,冯玉祥的行为是对民国和清朝协议的破坏。那么,冯玉祥的行为,到底是对是错。


这一切,还得从最初的《优待清室条例》说起。

辛亥革命的不确定性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西历1908年),光绪和慈禧太后相隔不到一天便相继去世。大清的皇位落到了只有三岁大的小孩子宣统帝身上。当然,三岁的宣统是不具备治国的能力的。因此,慈禧太后去世以前,安排了摄政王来辅佐。

不过,摄政王本是一个庸人,也没有什么治国的能力和野心。因此在摄政王的统治下,清朝危机不断。终于在宣统三年(西历1911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随后不久,湖北爆发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也由此拉开序幕。经过南北双方历经半年的较量,最后,隆裕太后代表宣统宣布退位,清朝从此灭亡。随着清朝灭亡的,还有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不过,即便是隆裕太后宣布宣统退位之前,革命一方依旧不具备任何优势。这一切可以理解成:辛亥革命直到尘埃落定之前,依旧具备着不确定性,甚至反转。

《优待清室条例》的出炉

武昌起义爆发以后,南方各省的新军纷纷发动起义,并宣布各自的省份独立。清朝的统治由此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西历1912年1月1日,独立各省派遣代表聚集在南京,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进入了南北对峙的状态。不过,客观来说,清朝的实力要远远强于民国的临时政府。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政权方面。清朝虽然腐败,但毕竟有二百多年的行政经验。而民国临时政府的政权组织化程度十分松散。因此,如果双方长期对抗的话,对于清朝来说,其实是占据一定的优势的。

第二。军事方面。其实早在武昌起义爆发之前,英国就有外交官认为:当时中国最一流的陆军,就是于袁世凯旗下的北洋陆军。虽然袁世凯和清朝早就处于一种离心离德的状态,有一点不能够否认:那就是不管怎么说,北洋陆军在名义上依旧是属于清朝的军队。而民国方面,在军事方面并无任何优势可言。甚至,如果不是袁世凯想利用南北冲突从里面渔利的话,武昌只怕早就被北洋陆军攻陷了。因此,清朝在军事上其实是拥有优势的。只不过。北洋陆军的统帅产生了二心,这才维持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第三。财政方面。其实,当时的清朝朝廷和民国政府都面临财政吃紧的局面。区别在于:清朝朝廷相对比民国政府阔绰一些。战争的本质其实也是财政方面的冲突。因此,就这方面来说,清朝方面还要占一些优势。

从这些条件我们可以看出来:其实辛亥革命的成功具备着一定的偶然性。只不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存在着袁世凯这个不确定性。


袁世凯渴望夺取清朝的政权。只不过之前一直没有机会。辛亥革命的爆发让袁世凯看到的机会。因此袁世凯一方面利用北洋陆军的强势,逼迫民国政府同意和谈,另一方面夸大革命军的残酷性,来吓唬清朝朝廷。就这样,在袁世凯的周旋和运作之下,清朝朝廷和民国政府达成协议,《优待清室条例》就在这个背景下出炉。

不守信用的双方

根据《优待清室条例》:大清应当赞成共和制度,而民国政府需要保护清朝君主的陵寝,并且,每年拨付一定的生活费给大清。此外,大清的尊号仍存不废。

不过,客观来说,不论是逊清朝廷,还是民国政府,对于这个协议,都没有真正遵守。一方面,宣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萌生复辟的想法。并且,在民国六年(西历1917年),也确实发生了清朝复辟事件。其实,这一复辟,本质上算逊清朝廷明目张胆。当然,虽然当时的宣统还是一个小孩子,但是,这一事件最起码说明:逊清宗室主体是仇视民国的。

当然,民国政府也没有履行承诺:北洋时期,北洋从没足额支付当初约定给逊清朝廷的生活费,南京时期,军阀孙殿英还公然挖掘了清朝的皇陵。

因此,不论是逊清还是民国方面,都没有恪守约定的内容。

驱逐溥仪是否正确

而从逊清朝廷和民国政府的恩怨,我们可以看出:从当时的历史发展角度来说,逊清朝廷和民国政府,其实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绝对无法做到长期的和平共处。

更何况,从法理角度来说,逊清朝廷的存在,也是一种尴尬存在:首先,民国政府拥有对紫禁城的主权,而紫禁城作为民国的土地,却存在一个(而且待遇等同外国),并且继续使用清朝法律,这种现象,迟早是需要解决的。


因此,从长远角度来说,将宣统驱逐出紫禁城是对的。但是,当时的时机并不成熟。

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将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逊清驱逐出紫禁城,并且无法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宣统,会留下十分严重的后患。


被扫地出门的宣统,因为这一事件,强化了对民国的仇恨。这也为后来日本人顺利策反宣统埋下了伏笔。

抗战前后,孔子的嫡系后人被国民政府强制带到了重庆,防止其被日本人利用。其实,如果让溥仪留在紫禁城,在抗战前后将其强制带到重庆,而后利用这一契机,改造溥仪,这无疑是最恰当的。只不过,历史不能假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是对的,因为他要彻底打破封建主义统治,要建立新兴的民主阶级,给百姓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第2个回答  2020-12-19
冯玉祥这么做是对的,既然清朝已经不存在了,那溥仪就没什么资格住在紫禁城,他应该走出去做一个普通人,不应该留在这里。
第3个回答  2020-12-19
冯玉祥把清帝赶出紫禁城是对的。因为清朝灭亡,清帝被人赶走是迟早的事情,赶走溥仪可以断了他复辟的念想。
第4个回答  2020-12-19
我认为冯玉祥把清帝赶出紫禁城说不上对错,只能说是到时候了,从不同角度看只能说不对也不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