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养与数学知识的区别联系实际

如题所述

  数学是科学的工具,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其实用价值。数学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本质的双重性决定了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价值取向应是多极的。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种文化熏陶、素质的培养。数学素质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渗透,即整合。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数学教学中数学能力的培养途径
  
  基于数学思维能力体现数学认识和建构的需要 ,也反映数学自身特征的要求,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另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我们所谈及的数学能力具备多方面的内容,但在其核心内容中必须定位在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
  (一)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
  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涵了多种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式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1.重视数学思想培养的教学观中学数学思想内容包括:
  ①符合思想。数学语言准确而清楚,使用它使数学的运转成为可能。
  ②映射思想。以映射的原则,可以得到换元法,初等变换法及母函数法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化归思想。化归的实质就是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解决,把复杂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简单问题来解决。它是处理数学问题的一种基本思想。换元法、配方法、分组法、反证法等都是化归思想的具体应用。
  ④分解思想。其特点是化整为零,其实质是分解――组合、分割――拼合的辩证思想。
  ⑤参数思想。参数作为桥梁,以沟通问题的条件与结论。在解题时引入新的变量,或将题设中多元里的一元看做已知数,根据已知条件列式推算,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换元法、比值法、主元法、待定系数法等都是参数思想的具体应用。
  ⑥归纳思想。从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事例出发,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即以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⑦类比思想。是由已知的两类事物具有某些相似性质,从而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可能相似的推理形式。
  ⑧演绎思想。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理方法。
  ⑨模型思想。实际问题可数学化,通过数学模型加以解决。数学思想在数学整个体系中起着“灵魂”的作用,只有重现数学思想的教学才能从高一层次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良好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重视“问题解决”的教学观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或作为一种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华师大张奠宙教授指出“问题解决反对单纯模仿,更多地从问题情景出发,构造数学模型,提供数学想像,伴以实际操作,鼓励发散思想,诱发创造能力,把数学嵌入活的认知过程中,而不是死的知识积累。我认为‘问题解决’是可以影响当前数学教育的突破口,它和‘升学率’不矛盾,有助于大众数学的推广,能全面提高数学素质”。重视“问题解决”,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就是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被列为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我们顺应社会发展,加强数学应用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重视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我们要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情况,及时注入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识的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心理差别,我们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关心他们,使他们有信心学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注意及时捕捉后进生的问题,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后进生能回答的问题,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以达到大面积丰收。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样就能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的素质教育定能取得喜人的成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一、什么是数学素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即,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它与人的生命及其活动联系在一起,因而人的素质包括;人的生理、心理结构为特征的自然素质和以品德、专业、审美、技能、劳动等为特征的社会素质。因而数学素质是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双重体现,数学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1、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研究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形成量化意识,用科学的观点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可以说数学意思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看到太阳能的蓄水容器时,就能想到使用相同的材料将容器做成圆柱体和棱柱体那个的容积更大的问题,就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良好体现。
  2、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一般包括数学符号系统、数学的教学语言,它是数学交流、传达的载体。
  3、数学技能
  数学技能是在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计算、作图、计算机的运用等。在熟练运用数学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发现问题,并建立数学模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高级技能,这种能力也被称为数学创造。
  4、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过程一般包括了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猜想与想象等,数学中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数学素质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等特证。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具备基本的数学素质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通用技术,运用定量思维方式观察事物,并将研究对象定量化,是现代社会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