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退休年龄时,社保看档案主要看什么?

如题所述

退休时,人们首先要确认这个人的出生时间。以身份证号确定出生时间不行吗?真的不行。我国的身份证制度是1985年才实施的,而现在退休的人员出生时间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人。
拿当时不存在的身份证号作为退休的判定时间,肯定是不科学的。

1999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处置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施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
但是只要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不一致,要以职工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实际上,指的就是职工档案中最早记载出生日期的材料。

第二,要确定是否特殊工种,可以提前退休。特殊工种的档案材料,主要是当年每年的工资调级表或者劳动部门的审批表等资料。这些材料现在已经基本不再形成了,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特殊工种信息数据库。他是对近年来退休的老职工,确实还是需要结合数据库信息和档案材料记载进行审批的。
第三,审核视同缴费年限。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原国有企业固定工身份的职工,不用社保缴费也可以视同缴费年限,这是其原有退休制度的保障。
审核视同缴费年限主要是依据档案材料,比如说职工的入厂时间、审批程序是否合规、入厂的身份等等。非国营企业、临时工都是不能视同的。
第四,查验社保缴费记录。主要是证明职工参加工作的时间是否与社保缴费记录一致。最初我们在将社保缴费记录录入系统的时候,也是社保部门单方面记载,可能会出现系统记载不准确,张冠李戴的情况。当然近年来社保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并不代表以前没有出现这种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8
退休时,社保看档案第一是确认两龄,也就是年龄和工龄。出生时间和参加工作时间,以及工龄和社保缴费是否断档,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
第2个回答  2021-12-27
1. 退休年龄的认定。确认出生年龄,通常采取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2. 工龄的认定。在社保制度建立之前,没有缴纳社保的说法。这个时期参加工作的人员,需要通过档案来认定工龄,将工龄视同社保缴费年限。

3. 特殊工种的认定。特殊工种可以办理提前退休,而特殊工作提前退休的确认依据就是参加工作的年限,必须在特定工种岗位工作满一定年限才可以申请提前退休。比如从事有毒有害的工作,至少需要8年的工龄。

4. 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知青和参军的经历,也是可以连续计算工龄的。有这些经历的人员,也需要通过档案来合适这段经历,否则无法算入工龄,也就无法视作缴费年限来认定。

办理退休时,退休审批部门审核我们的人事档案,主要集中在出生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工作经历、特殊经历、职称和荣誉等方面的材料。主要用来进行退休年龄认定、工龄认定、视同缴费年限计算、核算过渡性养老金。
第3个回答  2021-12-27
按照规定,确定职工的退休年龄,应该依照职工档案里的最原始的记载为准,不论社会保险部门还是单位的主管人事的部门,都是按照这个标准确定的,
社保的退休年龄是由国家制定的政策决定的,随着现在社会老年人口增多,社保资金不足甚至亏空,以后的退休年龄会延长,这是必然趋势!请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购买社保,还不如考虑购买商业保险!
第4个回答  2021-12-27
到退休年龄时。社保看档案主要看什?其实到退休年龄时。社保档案应该看退休是什么年,月日,这样就能什么时候退休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