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索赔

如题所述

  《中法天津条约》原称《和约章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法国强迫 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27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天津签订。共四十二款。另订《和约章程补 遗》六款。主要内容:(1)法国公使得住北京;(2)增开琼州、潮州、台湾(台南)、淡水、登州、南京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登州口岸设 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并在各口设领事官;(3)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4)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 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5)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6)中国给法国赔款银二百万两。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又称《中英通商章程》。《中英天津条约》 的补充条款。1858年(咸丰八年)11月8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上海签订。共十款,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 1)海关聘用英人;(2)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3)洋货运销内地,只纳子口税百分之二点五,不再纳厘金税;(4)允许鸦 片进口,每百斤纳进口税三十两。从此,鸦片公开输入,外货充斥中国市场。

  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时要与英方协定.从此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856年秋,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加开放沿海沿江10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清政府赔偿军费4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同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加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增加到800万两白银.到此,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加深了.

  1894年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历史上称此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签定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以驶入以上各个口岸,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由此,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思路分析]
  鸦片战争是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俄、英、美、德、法、日、意、奥等八国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而发动侵略中国战争。
  [解题过程]
  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 (1840~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战争背景 19世纪初,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流毒极为严重,不仅损害吸食者的健康,造成白银外流,而且引起银贵钱贱,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影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鸦片的大量输入,还加深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危机。鸦片贸易使清朝的吏治愈益腐败,军队更加失去战斗力,而白银源源外流,使清朝财政陷入困境。因此,严禁鸦片的主张曾居上风。道光十八年冬,林则徐奉召晋京。道光帝多次召见,授以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3~25日(四月二十二至五月十五),林则徐率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烟土全部当众销毁。禁烟运动获得初步胜利。
  战争过程 鸦片贸易被严厉取缔后,英国资产阶级立即策划发动侵略战争。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向中国出兵的决定。次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并派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 。1840年4月,英国议会通过支付军费案。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船舰40余艘及士兵4000余人到达中国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英军到达中国海面后,首先封锁珠江口。懿律看到广东军民早有戒备,决定率主力北上。7月,英军进犯福建厦门,被已调任闽浙总督的邓廷桢督师击退。接着,北犯浙江,攻陷定海。8月,英舰抵达天津白河口,投递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致清政府的照会,提出赔款、割地、通商等无理要求。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到天津海口与英军谈判。琦善向懿律表示将查办林则徐等,希望英军返掉南旋,等候清政府处置。英军乃于9月折回南方。道光帝即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与英方继续谈判。11月底,琦善到达广州。他撤除防务,遣散水勇,镇压抗英群众。此时,义律接替懿律为英国全权代表,步步进逼。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攻陷沙角、大角炮台,琦善慌忙求和,义律乘机提出《穿鼻草约》,并于20日单方面公布。其中包括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恢复广州通商等条款。
  沙角、大角炮台失陷后,道光帝决定宣战,任命御前大臣、宗室奕山为靖逆将军,调派大军开往广东。2月下旬,英军先进攻虎门炮台,琦善拒派援军,守将关天培等壮烈牺牲,炮台失陷。4月,奕山到达广州。5月,贸然发动夜袭,英军乘机反扑,占领城郊各据点,炮轰广州城。奕山派人求和,与英订立《广州和约》。其中规定清军退出广州,向英军缴纳“赎城费”600万元。
  英国政府对《穿鼻草约》的内容不满,决定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8月璞鼎查率领援军到达香港,不久即攻占厦门,清总兵江继芸力战牺牲。9月,英军北犯定海,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等英勇战死,定海再陷。10月,英军进攻镇海,两江总督裕谦坚决抵御,城陷时投水自尽。宁波旋也陷入敌手。同时,英舰窜扰台湾,被台湾军民击退。浙江连失3城,清政府决定第二次出师,派协办大学士、皇侄奕经为扬威将军,率军驰往浙江。奕经到达绍兴后,企图侥幸取胜,分兵进攻3城,结果惨败。英军反攻陷慈溪,奕经等逃至杭州。清政府派盛京将军耆英前往浙江主持对英交涉。但英军决定乘虚而入,按既定计划侵入长江 。1842年5月,英军攻陷乍浦,6月再攻吴淞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据台死守,力竭牺牲,宝山、上海相继陷落。英军溯长江西上,于7月下旬进攻镇江。清副都统海龄所部顽强抵抗,经过激烈巷战,终于失守。8月初,英舰直抵南京江面,耆英等赶到南京议和。鸦片战争至此结束。
  影响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1842年8月29日),清钦差大臣耆英与璞鼎查,在南京签订了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条约签订后,双方在广东继续谈判。1843年7月22日,在香港公布《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0月8日,耆英与璞鼎查在虎门签订《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被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该约中,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特权,同时还制订了海关税则。《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和法国趁火打劫,于1844年分别强迫清政府订立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一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订立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从此,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一个封建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 ,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列强挑起战争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声称中国船亚罗号是英国船,并捏造中国兵勇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清政府送还在该船逮捕的几名海盗和涉嫌水手,赔礼道歉。10月23日 ,英舰突然闯入虎门海口,进攻珠江沿岸炮台,悍然挑起侵略战争。不久后,英国政府委任前加拿大总督J.B.额尔金为全权代表,负责对华战争。此前,法国正以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向中国交涉。所谓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法进入中国内地活动,胡作非为,于1856年2月在广西西林县被处死一案。1857年,法国政府将它作为侵略中国的借口,任命J.B.L.葛罗为全权代表,率军来华协同英军行动。美、俄两国也表示支持英、法。
  《天津条约》的签订 1857年12月29日,英法联军5600余人(其中法军1000人)攻陷广州,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投降,并在以H.S.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供敌驱使。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侵略军俘虏,后解往印度加尔各答。侵略军占领广州期间,当地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858年4月 ,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陆续来到大沽口外,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进行谈判。俄、美亦表示愿意充当“调停人”。但实际并无诚意 。5月20日,英法军舰炮轰并攻陷了大沽炮台。26日,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学士桂良 、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的威逼恫吓下,于6月26、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此之前,俄、美公使利用“调人”身分,分别于6月13、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12款、中美《天津条约》30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路陆续南下。咸丰帝此时对条约内容又感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 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方面不容变易《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
  《北京条约》的签订 英、法政府远不满足从《 天津条约 》攫取的种种特权 , 蓄意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 。1859年6月25日,英法联军突然向大沽炮台进攻,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守军英勇抵抗。激战结果,英法联军惨遭失败,损失舰艇多艘,死伤400多人,英舰队司令J.何伯也受重伤。此役结束后,1860 年2月,英、法两国政府分别再度任命额尔金和葛罗为全权代表,率领英军1.5万余人,法军约 7000人,扩大侵华战争。而清政府则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两国罢兵言和,导致英法联军连续攻占大沽、天津,并兵临北京城下。9 月22日,咸丰帝带领后妃和一批官员仓皇逃往热河(今河北承德),令其弟恭亲王奕欣留守北京,负责和议。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入安定门,控制北京城。侵略军一路烧杀抢掠,在清廷长期经营的圆明园大肆抢掠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并将园内建筑付之一炬 。10 月24、25日,奕欣分别与额尔金、葛罗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中英、中法《 北京条约 》。俄国自以 “调停”有功,逼迫奕欣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并为进一步掠夺中国西部领土制造条约根据。1864年,俄国据此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简称甲午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因按干支纪年为甲午年得名。
  日本挑起战争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500人赴朝。日本亦派兵入朝。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授权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和东学党起义军已签订休战和约 。朝鲜政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时撤兵。但日本决心扩大事端 ,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 ,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大鸟圭介于19日和20日,胁迫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中国军队出境。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鸟指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挑起战争。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战争过程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战斗在3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昆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中炮牺牲。玄武门被日军攻陷。其三为城西南战场。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日军退回驻地。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6天里,清军狂奔250千米,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清军不服宋庆调度,士气不振,无抗敌决心。24日午前,日军泅水过江。当夜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无察觉。25日晨6时,日军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 。在不到3天内,清朝重兵近3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二军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12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在今辽宁大连)。7日,日军分3路向大连湾进攻,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10天后,日军开始向旅顺进逼。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清军总办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22日,日军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第三阶段 ,从1894年11月22日至1895年4月17日。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26艘。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军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由于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晶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送至日本旗舰。14日 ,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绘画)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4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先后攻占牛庄、营口、田庄台。仅10天时间,清军百余营6万多人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战争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乞降活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11款,《另约》3款,《议订专条》3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2款。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八国联军
  1900年俄、英、美、德、法、日、意、奥等八国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而发动侵略中国战争所组织的联军。
  1900年,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各国驻北京公使认为清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局势,决定联合派兵镇压。1900年5月下旬~6月上旬,各国以“保护使馆”为名,陆续派军队进入京、津。6月10日,联军2000余人在英国海军中将E.西摩率领下由天津进犯北京。6月17日,联军攻陷大沽炮台。7月14日陷天津,成立天津都统衙门。8月14日,八国联军(除德军)2万余人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光绪帝出逃。9月,德国元帅 A.von瓦德西率领德军2万到中国 ,并受任为联军统帅。联军陆续增至10万,他们的侵略以北京为中心 ,南至正定,北至张家口,东至山海关,西至娘子关的广大地区。八国联军在京津地区烧杀抢掠,暴行累累。在大沽周围地区,繁华的大沽被夷为平地,塘沽“已无华人足迹”。在天津,联军恣意屠杀,抢劫财物。在北京,凡是义和团设过坛的房屋都被焚毁。当时,从公使、将军直到传教士、士兵都参与暴行。联军在抢劫财物后即毁灭罪证,甚至将抢来的东西造册,然后当众拍卖,再以官阶高低分赃。瓦德西则从钦天监里将17世纪设制的古天文仪器掠至柏林。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也遭到毁坏和抢劫。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几乎丧失净尽,其他珍本图书,共损毁4.6万余册。经过这次洗劫,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同时,沙俄又单独出兵17万,占据了东三省的重要城市。次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八国联军大部撤兵回国,但仍留一部常驻京津、津榆铁路沿线。唯有沙俄军队拒不退出东三省,激起中国人民的拒俄运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7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 英国
主要内容
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1844年 美国和法国
主要内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至19世纪80年代 ,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
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第2个回答  2010-01-20
去中国知识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