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学

如题所述

理学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研究内容 概括说来,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理学家虽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认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张载提出气本论哲学,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论哲学,认为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为“本”,气为“具”的学说。陆九渊、王守仁以心为本原,认为“心即理也”。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和心统性情的学说,认为天地之性来源于太虚之气。程颢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无内外的命题,把心、性、天统一起来。程颐则提出性即理的命题,把性说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认为心之本体即是性,是未发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发之和 ;性和情是体用关系,而心是“主宰”。陆九渊认为,心即是性,即是理。王守仁提出心之本体即是性,即是至善。③认识论问题 ,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 。张载首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两种知识,并提倡穷理尽性之学,成为理学家共同讨论的问题。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朱熹提出“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陆九渊强调“反观”;王守仁则提出“致良知”说,认为格物致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从而完成由内向外的认识路线 。

理学流派 理学流派纷纭复杂,北宋中期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南宋时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明中期则有王守仁的阴阳学等等。尽管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特点,但按其基本观点和影响来分,主要有三大派别 ,即张载为代表的气一元论哲学;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一元论哲学;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一元论哲学。

历史作用 作为地主阶级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对于日本、朝鲜的历史发展,理学也曾发生相当大的影响。但是,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 、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12
理学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 ,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研究内容 概括说来,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理学家虽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认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张载提出气本论哲学,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论哲学,认为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为“本”,气为“具”的学说。陆九渊、王守仁以心为本原,认为“心即理也”。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和心统性情的学说,认为天地之性来源于太虚之气。程颢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无内外的命题,把心、性、天统一起来。程颐则提出性即理的命题,把性说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认为心之本体即是性,是未发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发之和 ;性和情是体用关系,而心是“主宰”。陆九渊认为,心即是性,即是理。王守仁提出心之本体即是性,即是至善。③认识论问题 ,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 。张载首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两种知识,并提倡穷理尽性之学,成为理学家共同讨论的问题。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朱熹提出“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陆九渊强调“反观”;王守仁则提出“致良知”说,认为格物致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从而完成由内向外的认识路线 。

理学流派 理学流派纷纭复杂,北宋中期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南宋时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明中期则有王守仁的阴阳学等等。尽管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特点,但按其基本观点和影响来分,主要有三大派别 ,即张载为代表的气一元论哲学;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一元论哲学;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一元论哲学。

历史作用 作为地主阶级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对于日本、朝鲜的历史发展,理学也曾发生相当大的影响。但是,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 、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回答者:高楼居士 - 大学士 十六级 9-29 18:07

近代科学产生与中国文化——莱布尼茨在发明二进制前没有见过先天图吗?

胡阳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天地生人讲座中,以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为例,专题讨论近代科学产生与中国文化。由于讲座时间有限,一定会有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请在这里提出,以便深入切磋。 (进入讨论区)

(胡阳讲座内容全文下载 / 《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下载)

八卦宇宙论与行星预测 --驳《北京科技报》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六
[李长铎 3/30/06] 近期获悉《北京科技报》公布的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骗局之六为八卦预测第十大行星。八卦预测第十大行星为上世纪30年代中国留法学者刘子华先生所创。从《北京科技报》看到将八卦预测第十大行星列为“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一,主要以一位青年所知的“科学”和“常识”,断定刘子华先生用八卦推测"木王星"和《八卦宇宙论》为“伪科学”。(全文)
共建审视中西文化标准 ——对易经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启蒙的思考
[胡阳、李长铎 12/14/04] :本文基于一项科学史的研究——莱布尼茨二进制,了解到《易经》对近代科学启蒙的作用。从十六世纪末以易经象数派为代表的宋明理学进入欧洲,在莱布尼茨等人倡导下成为科学的主流,推动人类进入一个数码时代。这与杨振宁提出的“《易经》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启蒙”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同样是一个《易经》,为什么在欧洲促进近代科学启蒙,而在孕育其成长的中国,却阻碍近代科学启蒙呢?对于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几点思考。同时希望在二十一世纪,共建审视中西文化的标准。(全文)

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徐道一 10/05/04] 在1Ma B.P.以来,青藏高原的迅速隆起确定了长江、黄河的形成。在青藏高原周围的两个构造结附近,已发现有元谋人和兰田猿人等。从而提出:这些中国古人类的起源的环境因素与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有关。由青藏高原隆起形成的特殊地质、地理、气象条件,对近万年来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也发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中华文明思想体系。因此,中华文明的形成不仅与长江、黄河等流域有关,而且与青藏高原剧烈隆起有密切关系。(全文)

从《归藏》发展到《周易》的启示
[徐道一 10/04/04] 从商朝到周朝是一次社会大变革,它使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都有飞跃的变化和进步。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的学术思想,百家争鸣,为后来两千年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从商朝到周朝,显示了在思想、文化方面一个跳跃式发展,其基本原因何在?本文试图从《归藏》与《周易》的比较进行一些探讨。(全文)

正本清源、再思自然 ——在“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第600讲
[胡阳、李长铎 8/26/04] 自1990年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第1讲“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讲座始终围绕着中国文化这一主题,展开对自然和社会讨论。在第3讲中举办了一个“当代周易热是落后文化现象还是先进文化现象”辩论会,随后有人在《周易研究》杂志上对科学易发表了看法,并依据确凿的历史材料,证明不是莱布尼茨根据先天圆图发明了二进制,而是莱布尼茨发明了二进制以后才见到了先天圆图。(全文)

太极序列在中国8级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徐道一 9/20/04] 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太极序列"一名,并把它应用于中国大陆8级地震的预测。1990年依据太极序列等与中国大陆8级地震关系,作者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有关部门作出了" 1990-1996年中国西部(尤其西北部)将要发生 8级地震的中期预测"。1997年11月8日在西藏玛尼发生了7.9~8级大地震。从而认为:此地震对应了在1990年提出的预测意见中的地震。(全文)

要振兴中医首先要彻底批判科学主义
[宋正海 9/17/04] 中医是世界医学界的一朵奇葩。但近百年来以近代科学观、方法论评价中医科学性、以西医规范中医,正促使中医走上一条消亡之路。长期以来,不少志士仁人曾努力振兴中医,但收效甚微。我们认为,当代世界正崛起的科学综合化潮流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医的振兴。但要真正振兴中医,首先要彻底批判科学主义。(全文)

时间随R而变的方程 —— △t/t=Zt△R (Zt=10-7m-1)
[周吉善 5/20/04] 作为量纲的时间和空间(即长度)究竟是什么?在经典运动学理论中是描述运动的参量,跟物体(m)并不发生物理作用;而爱因斯坦的发现“完全变革了我们思考空间和时间的方式,它们不再是事件在其中发生的被动的背景”,“相反的,它们成为动力学的量,它们和在其中发生的事件相互影响”(1-P53),就必然指代一种实存客体,早已成为当代理论物理学界的一大困惑。(全文)

关于五行的循环生克
[李仕澄 5/20/04] 在许多作者的书籍中,金、木、水、火、土“五行”循环生克的画法很随意。认为,只要能表达“顺位相生、隔位相克”这层意思,金、木、水、火、土怎么摆放都行。那么,应该如何绘画“五行”的循环生克呢?笔者建议,应该象图2那样摆设才合理。(全文)

现代欧洲中心论者对莱布尼茨的抱怨
[胡阳、李长铎 2/18/03] 本文通过对17和18世纪相关东西文化史料的考查,清楚地看到欧洲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是始终处于排斥的局面。排斥中国文化的主要原因是天主教认为中国无神论将要危害他们的信仰。莱布尼茨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和科学家,以自己的亲身受益,向欧洲人提出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呼吁。同时在东西文化之争的高峰发表了“二进制算术的阐述”,副标题为“关于只用0与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所用数字的意义”。(全文)

确证频率ν由H决定的实验
[周吉善 5/13/04] 同源辐射的能量子ε=hν的频率不同,传统以失去或获得能量解释,致使对一些实验做出错误解;依据当今的科技水平,对这种观点予以勘误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以通过实验给予否证。(全文)

关于五行的“行”字的读音
[李仕澄 5/20/04] “五行(WǔHáng)”,当今许多人将其读为“WǔXíng”。严格地说,将其读成“五行(WǔXíng)”是读错了。复旦大学殷南根著《五行新论》中说:“我认为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五行’一词,最初应含有也仅含有三层意思:一是行用,言‘五行’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五种物质,即水、火、木、金、土;二是行动、能动,言五种物质皆是能动的;三是行列、类别,言五种物质皆各有其性,故成五类。(全文)

欧洲中心论对中国学者的影响
[胡阳、李长铎 2/03/03] 通过对莱布尼茨二进制的渊源考证,发现中国大陆一代学术名流缺乏基本研究素质,而成为欧洲中心论的代理人。致使有人提出“先天图在二进制的发明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先天图为什么没有启发中国人发明二进制?”等问题,岂不知欧洲在莱布尼茨所谓发明二进制之前早已把中华民族的“先天图”称为二进制。二进制到底源于何处?源于中华民族!(全文)

二十一世纪对科学的认识 —— 对“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的思考
[曦月 1/28/03] 由“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一文引起对科学思考。科学是什么?是人类探索和认识自然,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自然界阐述感知认识和理性的认识。科学不是一个形容词,没有“正确”和“真理”的涵义。科学精神就是不断和勇于探索。科学尊严就是实事求是。“伪科学”往往表现的是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不同认识。(全文)

卫匡国与沃尔姆的一封有关罗盘上八卦图的通信
[李长铎 1/27/03] 卫匡国(Martin Martinius, 1614~1661),字济泰,西文名马尔蒂尼,意大利人,耶稣会传教士,是一位对中西文化交流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张之敏的太极球专利权无效
[胡野 1/27/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于1999年9 月21日宣告张之敏的气功用的宇宙太极球专利权无效。(全文)

人工智能技术的走向 —— 对“新观察论坛”讨论人工智能回帖的评述
[鲁汶 2/21/03] 从网友们对人工智能的争论,首先可知目前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有所不同,有人把人工智能理解成一些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和专家系统,这是误解。新华社记者杨骏所报道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模拟人工智能已取得较大成绩,而这些成就却是一些计算机进行的辅助设计、翻译、检索、绘图、写作、下棋……等方面的发展。(全文)

使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太阳系中新的两颗大行星方案和结果通报
[胡阳、李长铎 2/09/03] 根据观测到的天文现象和数据,利用“HL太极理论”,对太阳系进行了整体分析,发现太阳系应存在十四颗大行星,并指出光学望远镜观测的局限,而开拓射电望远镜观测。1993年9月22日在比利时皇家射电天文台做了一次尝试性的观测。现将观测方案和结果通报,请大家参阅。(全文)

自然界的数字 —— 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
[胡阳、李长铎 1/26/03] 本文提出一种太极进位体系,即“有”与“无”的宇宙结构。这个体系源于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生于“无”和“有”生“有”的宇宙生成的学说。本文重点讨论了自然界的基本数字,从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0=(+1)+(-1)、1+2=3),可见数字有0、1、(+1)、(-1)、2、3共计六个。(全文)
第2个回答  2006-10-12
近代科学产生与中国文化——莱布尼茨在发明二进制前没有见过先天图吗?

胡阳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天地生人讲座中,以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为例,专题讨论近代科学产生与中国文化。由于讲座时间有限,一定会有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请在这里提出,以便深入切磋。 (进入讨论区)

(胡阳讲座内容全文下载 / 《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下载)

八卦宇宙论与行星预测 --驳《北京科技报》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六
[李长铎 3/30/06] 近期获悉《北京科技报》公布的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骗局之六为八卦预测第十大行星。八卦预测第十大行星为上世纪30年代中国留法学者刘子华先生所创。从《北京科技报》看到将八卦预测第十大行星列为“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一,主要以一位青年所知的“科学”和“常识”,断定刘子华先生用八卦推测"木王星"和《八卦宇宙论》为“伪科学”。(全文)
共建审视中西文化标准 ——对易经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启蒙的思考
[胡阳、李长铎 12/14/04] :本文基于一项科学史的研究——莱布尼茨二进制,了解到《易经》对近代科学启蒙的作用。从十六世纪末以易经象数派为代表的宋明理学进入欧洲,在莱布尼茨等人倡导下成为科学的主流,推动人类进入一个数码时代。这与杨振宁提出的“《易经》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启蒙”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同样是一个《易经》,为什么在欧洲促进近代科学启蒙,而在孕育其成长的中国,却阻碍近代科学启蒙呢?对于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几点思考。同时希望在二十一世纪,共建审视中西文化的标准。(全文)

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徐道一 10/05/04] 在1Ma B.P.以来,青藏高原的迅速隆起确定了长江、黄河的形成。在青藏高原周围的两个构造结附近,已发现有元谋人和兰田猿人等。从而提出:这些中国古人类的起源的环境因素与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有关。由青藏高原隆起形成的特殊地质、地理、气象条件,对近万年来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也发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中华文明思想体系。因此,中华文明的形成不仅与长江、黄河等流域有关,而且与青藏高原剧烈隆起有密切关系。(全文)

从《归藏》发展到《周易》的启示
[徐道一 10/04/04] 从商朝到周朝是一次社会大变革,它使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都有飞跃的变化和进步。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的学术思想,百家争鸣,为后来两千年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从商朝到周朝,显示了在思想、文化方面一个跳跃式发展,其基本原因何在?本文试图从《归藏》与《周易》的比较进行一些探讨。(全文)

正本清源、再思自然 ——在“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第600讲
[胡阳、李长铎 8/26/04] 自1990年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第1讲“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讲座始终围绕着中国文化这一主题,展开对自然和社会讨论。在第3讲中举办了一个“当代周易热是落后文化现象还是先进文化现象”辩论会,随后有人在《周易研究》杂志上对科学易发表了看法,并依据确凿的历史材料,证明不是莱布尼茨根据先天圆图发明了二进制,而是莱布尼茨发明了二进制以后才见到了先天圆图。(全文)

太极序列在中国8级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徐道一 9/20/04] 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太极序列"一名,并把它应用于中国大陆8级地震的预测。1990年依据太极序列等与中国大陆8级地震关系,作者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有关部门作出了" 1990-1996年中国西部(尤其西北部)将要发生 8级地震的中期预测"。1997年11月8日在西藏玛尼发生了7.9~8级大地震。从而认为:此地震对应了在1990年提出的预测意见中的地震。(全文)

要振兴中医首先要彻底批判科学主义
[宋正海 9/17/04] 中医是世界医学界的一朵奇葩。但近百年来以近代科学观、方法论评价中医科学性、以西医规范中医,正促使中医走上一条消亡之路。长期以来,不少志士仁人曾努力振兴中医,但收效甚微。我们认为,当代世界正崛起的科学综合化潮流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医的振兴。但要真正振兴中医,首先要彻底批判科学主义。(全文)

时间随R而变的方程 —— △t/t=Zt△R (Zt=10-7m-1)
[周吉善 5/20/04] 作为量纲的时间和空间(即长度)究竟是什么?在经典运动学理论中是描述运动的参量,跟物体(m)并不发生物理作用;而爱因斯坦的发现“完全变革了我们思考空间和时间的方式,它们不再是事件在其中发生的被动的背景”,“相反的,它们成为动力学的量,它们和在其中发生的事件相互影响”(1-P53),就必然指代一种实存客体,早已成为当代理论物理学界的一大困惑。(全文)

关于五行的循环生克
[李仕澄 5/20/04] 在许多作者的书籍中,金、木、水、火、土“五行”循环生克的画法很随意。认为,只要能表达“顺位相生、隔位相克”这层意思,金、木、水、火、土怎么摆放都行。那么,应该如何绘画“五行”的循环生克呢?笔者建议,应该象图2那样摆设才合理。(全文)

现代欧洲中心论者对莱布尼茨的抱怨
[胡阳、李长铎 2/18/03] 本文通过对17和18世纪相关东西文化史料的考查,清楚地看到欧洲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是始终处于排斥的局面。排斥中国文化的主要原因是天主教认为中国无神论将要危害他们的信仰。莱布尼茨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和科学家,以自己的亲身受益,向欧洲人提出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呼吁。同时在东西文化之争的高峰发表了“二进制算术的阐述”,副标题为“关于只用0与1,兼论其用处及伏羲所用数字的意义”。(全文)

确证频率ν由H决定的实验
[周吉善 5/13/04] 同源辐射的能量子ε=hν的频率不同,传统以失去或获得能量解释,致使对一些实验做出错误解;依据当今的科技水平,对这种观点予以勘误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以通过实验给予否证。(全文)

关于五行的“行”字的读音
[李仕澄 5/20/04] “五行(WǔHáng)”,当今许多人将其读为“WǔXíng”。严格地说,将其读成“五行(WǔXíng)”是读错了。复旦大学殷南根著《五行新论》中说:“我认为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五行’一词,最初应含有也仅含有三层意思:一是行用,言‘五行’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五种物质,即水、火、木、金、土;二是行动、能动,言五种物质皆是能动的;三是行列、类别,言五种物质皆各有其性,故成五类。(全文)

欧洲中心论对中国学者的影响
[胡阳、李长铎 2/03/03] 通过对莱布尼茨二进制的渊源考证,发现中国大陆一代学术名流缺乏基本研究素质,而成为欧洲中心论的代理人。致使有人提出“先天图在二进制的发明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先天图为什么没有启发中国人发明二进制?”等问题,岂不知欧洲在莱布尼茨所谓发明二进制之前早已把中华民族的“先天图”称为二进制。二进制到底源于何处?源于中华民族!(全文)

二十一世纪对科学的认识 —— 对“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的思考
[曦月 1/28/03] 由“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一文引起对科学思考。科学是什么?是人类探索和认识自然,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自然界阐述感知认识和理性的认识。科学不是一个形容词,没有“正确”和“真理”的涵义。科学精神就是不断和勇于探索。科学尊严就是实事求是。“伪科学”往往表现的是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不同认识。(全文)

卫匡国与沃尔姆的一封有关罗盘上八卦图的通信
[李长铎 1/27/03] 卫匡国(Martin Martinius, 1614~1661),字济泰,西文名马尔蒂尼,意大利人,耶稣会传教士,是一位对中西文化交流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张之敏的太极球专利权无效
[胡野 1/27/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于1999年9 月21日宣告张之敏的气功用的宇宙太极球专利权无效。(全文)

人工智能技术的走向 —— 对“新观察论坛”讨论人工智能回帖的评述
[鲁汶 2/21/03] 从网友们对人工智能的争论,首先可知目前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有所不同,有人把人工智能理解成一些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和专家系统,这是误解。新华社记者杨骏所报道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模拟人工智能已取得较大成绩,而这些成就却是一些计算机进行的辅助设计、翻译、检索、绘图、写作、下棋……等方面的发展。(全文)

使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太阳系中新的两颗大行星方案和结果通报
[胡阳、李长铎 2/09/03] 根据观测到的天文现象和数据,利用“HL太极理论”,对太阳系进行了整体分析,发现太阳系应存在十四颗大行星,并指出光学望远镜观测的局限,而开拓射电望远镜观测。1993年9月22日在比利时皇家射电天文台做了一次尝试性的观测。现将观测方案和结果通报,请大家参阅。(全文)

自然界的数字 —— 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
[胡阳、李长铎 1/26/03] 本文提出一种太极进位体系,即“有”与“无”的宇宙结构。这个体系源于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生于“无”和“有”生“有”的宇宙生成的学说。本文重点讨论了自然界的基本数字,从太极中的两种数字组合(0=(+1)+(-1)、1+2=3),可见数字有0、1、(+1)、(-1)、2、3共计六个。(全文)
第3个回答  2020-02-21

理学的内容是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