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始终以“一阴一阳”继续垒生并继承“生爻”的过程叫做“善”,使“一阴一阳”继续垒生至天高而成就万物的秉性叫做“道性”。

原文: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译文:

一阴一阳的相反相生,运转不息,为宇宙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这就是道。继续阴阳之道而产生宇宙万事万物的就是善,成就万事万物的是天命之性,亦即道德之义。有仁德的人见此性此道,即认为是仁,聪明的人体察此性此道,就认为是智。

百姓日常受用,遵循此道此性而各遂其生,而不知晓,所以君子之道能含盖万有,为万物之根,而知之者却很少呀!

出处:《周易·系辞》——商末周初·姬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欧阳修怀疑《系辞》、《文言》和《说卦》以下非孔子作,依然认为《彖传》和《象传》出于孔子之手,他显然将《易传》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归诸孔子。

《系辞》中“一阴一阳之谓道”已经成为《易传》宇宙观的表达。《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

《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1.此句是《周易·系辞上传》第五章第二段的首句。本章自此句起,均是作者运用阴阳学说,对易道体用之妙的阐述.故朱熹对本章的评注是:“此章言道之体用,不外乎阴阳”。(这里的“体”,指的是本体、本性;“用”,指的是功用、效用。“体”、“用”关系就是基础和作用的关系)
2.“继之者善”的解读,难点是“继”、“善”之义。笔者综几家之长,作如下表述:承继天道之阴阳、接续地道之刚柔的人道之仁义,效法乾元肇始万物之刚健之德,效法坤元育养万物的柔顺之德,可称之为善(乾卦《文言传》曰:“元者,善之长也”)。此乃儒家的观点,与道家存在很大的差别:道家是纯任自然,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运行是无思虑·无善恶的);起源虽为善,若要使其延续下去,善始善终,就必须对其“一阴”、“一阳”,不断调和,保持均衡。这是因为阴阳是相对的,但其变化是绝对的!南师(怀瑾)指出:“善的作用是完成一阴一阳的均衡。
3.“成之者性”的解读,难点是“成”、“性”之义。朱熹注释:“成,言其具也。性,谓物之所受,言物生则有性,而各具是道也”。译成今文,是否可这样表述:任何人、事、物,凡同时具备了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并能相对保持均衡,则其就生成了稳定的本性。南师(怀瑾)指出:“当然这个性,不是讲男女之性,而是人性、天性,代表形而上本体的那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阴阳、正反两个方面的互济互生,来观察人、事、物处于均衡态时的性质。坦诚而言,这方面思维方式的“转型”,远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重要得多,艰巨得很!
4.前后半句的关系亦是阳与阴的关系、亦是用和体的关系。朱熹说:“善,谓化育之功,阳之事也”;“性”则“阴之事也”。从体用关系看:性为善之体,善为性之用。
5.综上所述,.“继之者善,成之者性”,译成今文,是否可这样表述:“人之初,性本善”,源自乾元肇始万物之刚健之德,坤元育养万物的柔顺之德,是由天地之自然本性(先天之性)决定的。起源虽为善,若要使其延续下去,善始善终,就必须对其“一阴”、“一阳”,不断调和,保持均衡。这是因为阴阳是相对的,但其变化是绝对的!善的作用是完成一阴一阳的均衡。任何人、事、物,凡同时具备了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并能相对保持均衡,则其就生成了稳定的本性(后天之性)。“性为善之体,善为性之用”,是我们坚持善行,修养品性所必须明白并遵循的道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8-08

这是《易经·系词上》中的一句话,揭示出周文王姬昌写作《易经》是留给他的子孙用来治理周王朝的,周朝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是古代存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应该与这部《易经》不无关系。详细解释如下:

【原文】一阴一阳之谓⑴道⑵,继⑶之者善⑷也,成⑸之者性⑹也。

【译文】一个阴爻一个阳爻是《易经》组卦的手段。《易经》能够延续不断地传承下来说明《易》是一部好作品,安定人民生活确立为政之道是《易经》固有的特点。

注释:⑴“谓”通“为(wèi)”。相当于“是”。《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⑵“道”方法,手段。《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⑶“继”延续;使之不绝。《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

⑷“善”好,美好。《论语·述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⑸“成”安定人民生活,确立为政之道。《康熙字典》又【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抚人民。《尚书·皋陶谟》:“在知人,在安民。”;立政:确立为政之道。《尚书·立政》:“国则罔有立政用憸人。”)

⑹“性”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因地之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