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分那些类型?如何辨证论治?

如题所述

1.辨证要点

(1)辨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轻急,病势较剧,多表现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多属实证;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病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病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多属虚证。

(2)辨头痛的部位:大抵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3)辨头痛的性质:因于痰湿多重坠胀痛,因于肝火多灼痛、跳痛,因于寒邪多掣痛,阳亢多胀痛。若瘀血头痛,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

2.治疗原则调神利窍,缓急止痛为基本治则,初病多实,治宜祛邪,以祛风散邪为主,久病多虚,治宜固元气,以补虚为主,虚中挟实者,当权衡主次,随证治之。

3.分证论治

(1)外感头痛

①风寒头痛

主证: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0g,荆芥10g,防风10g,羌活6g,白芷10g,细辛3g,薄荷6g,甘草6g。

②风热头痛

主证: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击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热。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10g,白芷10g,菊花12g,石膏20g,羌活6g,藁本10g,黄芩10g,连翘10g,牛蒡子10g。

③风湿头痛

主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果有闷,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胜湿。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0g,防风10g,蔓剂子10g,藁本10g,甘草6g,藿香10g。

(2)内伤头痛

①肝阳头痛

主证: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g,钩藤10g,石决明30g,桑寄生10g,川牛膝10g,杜仲10g,益母草10g,夜交藤15g,黄芩10g,栀子10g。

②肾虚头痛

主证: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畏寒,肢冷,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温肾填精。

方药:右归饮加减。熟地黄15g,附子10g,肉桂6g,鹿角10g,人参10g,当归10g,山药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

③气血虚头痛

主证: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遇劳则重,神疲乏力,自汗气短,畏风,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自,脉细弱。

治法:补养气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减。炙黄芪20~30g,熟地黄15g,白术10g,党参20g,当归10g,白芍12g,陈皮6g。川芎6g,白芷6g,升麻6g,柴胡6g。

④痰湿头痛

主证: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每遇阴天发作或加剧。

治法:化痰祛湿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茯苓15g,生薏苡仁30g,陈皮6g,白芷6g,白蔻仁6g。

⑤瘀血头痛

主证: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或妇人经期发作并伴痛经,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5g,川芎10g,当归10g,人工麝香0.2g(冲服),川牛膝10g,枳壳10g,柴胡10g。

4.单验方治顽固性头痛、偏头痛方可选用:

(1)全蝎、蜈蚣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服2g,3/d。

(2)制川、草乌各6g,白芷、僵蚕各6g,生甘草9g,研细末,分成6包。每日1包,分3次用绿茶送服。用治顽固性风寒头痛效佳。

(3)川芎、白芷各15g,大头鱼鱼头1个,文火炖40min,饮汤。对偏头痛疗效尤佳。

5.针灸疗法

(1)外感头痛:巅顶部痛者取百会、通天、阿是穴、行间等穴;前头部痛者,取上星、头维、阿是穴、合谷穴;后头部痛者,取后顶、天柱、阿是穴、昆仑穴。

(2)肝阳头痛:取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穴刺之。

(3)痰湿头痛:取中脘、内关、丰隆、解溪穴刺之。

(4)气血亏虚头痛:取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穴刺之。

6.推拿疗法推三点,首先推神庭穴,用双拇指交替,从头发尖过神庭穴,入发际2寸,用力推10次;然后推太阳,双拇指分别用力按住太阳穴,用力推至耳尖为止;最后推头维穴,方法同上。用此法治疗头痛,绝大部分立即缓解或疼痛暂消失,方法简便可靠。

【预防】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结合,情志调畅,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