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校园凌霸现象?

校园欺凌是非常恶性的校园事件。

第1个回答  2020-06-25
校园霸凌的发生要比我们想象中频繁的多,也普遍的多,应该被重点关注。

一、校园欺凌是一个非常普遍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它一般出现在初中、高中的校园内,一群孩子看一个孩子不顺眼或者嫉妒,或者毫无原因就开始欺负他,对他进行语言上的侮辱、身体上的侮辱等等,想尽办法欺负他折磨他,从欺负一个人身上找到扭曲和胜利的快感,但是被欺负的这名同学不敢做声,也不敢反抗,只能任由别人欺负。

二、学校要加强管理,合理预防。
学校要把此类事件的预防列入日常管理中,老师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防治,告诉学生遇到此类事件如何正确面对;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和思想动向,防患于未然;住宿制学校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释放他们过盛的精力;开展理想教育,利用名人事迹和故事进行正确引导。

三、被暴力者要勇敢面对,机智自保。
在暴力和威胁面前,沉着冷静,要相信邪不压正,施暴同学内心大多焦虑不安,和他们平静交流,不要激怒对方,谈话时多描述事实,谈感受,尽量不贴标签。更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在不安全的情况下,“惹不起躲得起”也是明智之选。

四、另外,家庭、学校、社会要齐心协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
第2个回答  2020-06-25
如果学校存在校园霸凌现象,那么我希望老师和校长还有家长还有同学们一定要联合起来,坚决杜绝杜绝这种现象出现保护孩子们正常的上学环境。校园霸凌主要呈现出对象的固定性、行为的反复性、方式的多样性、身心的伤害性等特征。一、对象的固定性。校园霸凌者通常会选择自己容易掌控,并经过一次直接或间接的行为给被霸凌者造成伤害,达成自身目标并未被告发后固定霸凌的对象。主要是由于霸凌者通过一次霸凌获得了地位上优势的认可,并在协助者、旁观者霸凌氛围下获得了在团体中的人格优越感之后,更容易固定自己欺负的对象从而维持自己的地位。二、行为的反复性。校园霸凌由于其自身霸凌方式的间接性与隐秘性不易被发现,同时被霸凌者在保持沉默的情况下,霸凌者会无理由地继续其对被霸凌者实施行为。三、方式的多样性。这是校园霸凌区别于攻击行为和暴力行为的主要特点之一。校园霸凌者主要通过孤立、推搡、恶语相加等方式对被霸凌者实施欺负。霸凌行为主要通过言语、肢体、关系、网路霸凌等方式开展。四、造成
第3个回答  2020-06-25

校园霸凌事件一般都出现在初高中学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这个世界还都不是很懂,高年级的吓唬低年级的似乎是非常正常的事,年龄段第一点的孩子在遭受这种待遇之后,不敢和家长说,也不敢和老师说,这就是那些校园坏蛋能够在学校中呼风唤雨的原因,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根本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也不知道这些人其实就是在虚张声势,根本没有什么厉害的背景。

在凌霸中受伤害的孩子,以后可能会因为这件事情留下很大的心里阴影,对于日后的生活和发展很是受影响,而那个欺负人的男同学在这件事情之后就会变本加厉的去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结果就是校园中受到伤害的孩子越来越多,我觉得校园霸凌的存在完全是因为学校的管束不够严格,遇到这种事情的惩罚措施不够完善。

所以我认为这类校园恶霸不应该存在于校园这样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加强管理,对这类犯错的同学加大处罚力度,再加上思想教育,屡教不改者就需要从学校剔除,哪怕让这种人烂在社会中,也总比待在学校祸害别的学生要强。

第4个回答  2020-06-25
高年级欺负低年级的同学。使这些同学怀恨于心,导致在被欺负的同学成为高年级时也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同学。使霸凌一直恶性循环,这造成了对孩子身心难以想象的伤害。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对这种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大龄现象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深的影响,往严重的说有可能造成童年阴影
第5个回答  2020-06-25
第一步,保持冷静,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当得知孩子遭受了霸凌,首先不要慌张,不要急于去找学校或者学生家长“理论”,而是要耐心听听孩子委屈,了解这件事情带给孩子的难过、无助甚至恐惧,不要否定这些感受,因为这些都是孩子很容易出现的常见情绪,允许孩子有表达和倾诉的空间,并陪伴孩子,让其感受到此刻是安全的,父母在你身边和你一起面对。我的一位中年来访者,在讲到自己小学被同学欺负的经历时,依然痛哭流涕:“我告诉了妈妈,可她根本不听我讲到底发生了什么,不了解我被同学当众侮辱时的羞耻,而是直接打断我,告诉我同学之间没有多大的问题,让我和同学搞好关系……”可见,父母的自以为是有可能让原本受伤的孩子更加受到忽略,留下长期的创伤。
第二步,可以短暂的让孩子离开不安全的环境,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当询问孩子还原事实的时候,孩子愿意谈就谈,不愿意就先暂时不谈,当什么时候想谈了再继续。有的家长听说孩子被霸凌后,十分焦虑和慌张,不停的询问,殊不知,这样的急切会加重孩子的恐慌,而孩子在恐惧中一般是更不愿意回忆的。甚至有的孩子会认为被欺凌是自己的错,不敢开口。父母应该等待孩子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再去谈事发的过程。
第三步,等孩子情绪稳定了,父母可以询问孩子:你觉得爸爸妈妈怎么做,才不会有这种经历?这一点也很重要。被霸凌的孩子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力量或控制局面的能力。父母问他“我要如何做”时,其实是给孩子机会,让他认识到:原来,有些事我可以自己做,我是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我可以做出一个决定。同时,这样的做法,会更考虑到孩子的处境,而不仅仅从父母想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避免采取了不利于孩子继续在学校生活的方式。如果孩子年幼,需要家长决策如何与学校交涉时,可以告知孩子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和帮助他,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曾经有一个初中生的孩子来心理咨询,当时被同学欺负后,父母为了替孩子出气,保护孩子,跑到对方家里让其当着自己孩子面道歉,虽然看起来父母是做出了保护孩子的举动,但是这个孩子却从此拒绝上学,因为害怕回校后,担心在没有父母保护之下再次受到欺负。当然,如果已经出现涉及到孩子本身安全的时候,比如身体受伤,父母是可以报警的。
第四步,父母要教会孩子避免让自己再次成为被霸凌的目标。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多交朋友。当孩子身边很多朋友的支持,那些喜欢欺负他人的学生在看到孩子有很多朋友时,一般也不敢下手欺负。
此外,正确的儿童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参与。被欺凌的孩子需要的是爱,而不是可怜,他的情绪需要得到正确的疏导,他的伤害需要用爱和请求宽恕来医治,是来自老师,来自父母,来自欺凌他的同学,来自欺凌同学的父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