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中国“女排精神”最佳代言人

如题所述

  相信大家今早又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那就是由中国女排对阵荷兰女排的里约奥运会女排半决赛。

  最终,中国女排3:1战胜对手,挺进决赛!

  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打进奥运会决赛。

  前两局比赛,双方1-1战平,第三局中国队加强攻势,终于拿下。第四局,中国女排队员们顶住压力,抓住对方弱点,变换战术最终获胜,以总比分3-1赢下比赛。

  在这场半决赛的“恶战”中,中国女排在落后时没有放弃,顽强战胜对手!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比赛,姑娘们就是靠着这样的女排精神,顶住了!而如果评选获胜的头号功臣,非主攻朱婷莫属,她一人砍下33分,与对方两个重炮皮德森和斯洛特耶斯得分几乎相等,而赛后郎平拥抱朱婷时还亲了她一下,这是对朱婷本场比赛表现的最好褒奖。

△郎平亲了一下朱婷
  主教练郎平赛后接受采访,坦言今天自己的心脏也受不了了!“中国女排是最坚强的,我们一起顶!”这句让所有人都泪奔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比赛,姑娘们就是靠着这样的女排精神,顶住了!

  了不起的女排精神

  从1981年开始,五次排球国际大赛,冠军全部是中国女排,那个时代,是中国女排辉煌的“五连冠”时期,也是“女排精神”在中国人心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的过程。

  1981年11月16日傍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国姑娘在对方顽强抵抗的情况下以3-2取胜对手,世界冠军的奖杯第一次被她们揽入怀中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过五关斩六将”,最后与秘鲁队的决战,以3比0获胜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首次获得奥运会冠军

  1985年的世界杯大赛中,中古之战是世人注目的焦点,最后中国女排以3比1获胜

  1986年第10届世锦赛,中国女排在甚为艰难的情形下再度登顶,成就中国体育史上不可复制的“五连冠”传奇。

  女排精神最佳代言人

  白岩松曾经说过,“有郎平的地方,就有奇迹”。不少人呼唤“女排精神”,恰恰因为带领女排的人是郎平,是曾经的“铁榔头”,是“女排精神”的最佳代言人!三十年了,没有谁比她更能代表“女排精神”这四个字!

郎平,是那中国女排梦之队皇冠上的明珠。

  18岁郎平就进了国家队,天赋惊人,一来就被主教练袁伟民视为重点培养对象。

21岁,郎平就成了主力,拿下了第一座大赛冠军奖杯。在那之后,她一路成长为和古巴的刘易斯、美国的海曼齐名的“世界三大主攻手”之一。

整个80年代,郎平是全民偶像,是人们口中的“铁榔头”。

到目前为止,郎平也是唯一入选排球名人堂的中国运动员。

  然而退役后,郎平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选择:放着北京体委副主任的“美差”不当,却去了美国,当起了穷学生。

  郎平说自己“心太软,同情人,不会顺着人说话”,不是当官的料,还是学点实在的东西好。之所以选择去美国,是因为她在国内实在太出名了,想去过一段“普通人的生活”。

  和那时所有留学生一样,她也要勤工俭学。为了挣钱,她甚至中断了一阵学业,接受了意大利俱乐部的高薪聘请,打了两个赛季的球,给自己攒学费。

  完成学业后,她的教练生涯也随之起步。第一份工作,年薪就是20万美元。她住上了洋房,过上了舒适、安逸的生活。

  然而,在大洋彼岸,中国女排在经历了80年代的辉煌之后,却正急速滑向低谷。

  1992年奥运会,第7名,1994年世锦赛,第8名。最低谷低到了什么程度呢?连亚洲冠军都丢了。

  情急之下,中国队找到了郎平。

  与20万美元的年薪相比,执教当时的中国队,月薪只有335元,一年下来4000多块,加上津贴,也不过6000多元。

  但郎平的第一反应是:“中国女排培养了我,当有需要的时候,我只有无条件地去做。”

  接下来的一年,她神奇地带领正处在低谷中的女排拿下奥运会银牌,两年后又夺得世锦赛亚军,还重新夺回了亚洲冠军。

但因为执教太过辛苦(那段时间,她曾经因为过度劳累晕倒过两次),以及在美国的女儿还太小,郎平不得不暂时告别了国家队。

  之后,郎平主动选择了“在外漂泊”。在美国学习多年,她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为在国外执教铺平了道路。

  接下来,她走到哪里,奇迹就会在哪里发生。

  在意大利,她才上任一年,就结束了摩德纳队27年“无冠”的历史。她在摩德纳执教三年,球队获得了联赛三连冠。意大利当地媒体说,这就是“永远第一的郎平”。

2005年,她开始执教美国队,两年后,就带队获得了世界杯季军,更是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银牌。而签约时,美国排协给她定下的指标,仅仅是“打进北京奥运会”。

  那一次奥运会,郎平作为美国队的主教练,在比赛中直接面对陈忠和带领的中国女排。

  当时的人们,对她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作为球员和教练,她都给中国女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如今却成了对手,让许多人感到不是滋味。

  郎平的回应,十分有技巧:“我是中国人。我感到很骄傲,因为这显示中国排球受到了认可和尊重。”

  但依然有不少人,把中国女排未能成功卫冕的怨气撒到她头上。这些人或许忘记了,在美国生活了那么久的郎平,始终保留着中国国籍。

2008年后,郎平又“漂泊”到了土耳其。四个多月的时间内,她率队杀入土耳其女排联赛半决赛,并在欧洲冠军联赛中打入六强,创造俱乐部历史最佳战绩。

  伦敦奥运会,女排八强战不敌日本,惨淡出局。又一次面临低谷,又一次临危受命,又一次,郎平被赋予了拯救中国女排的重任。

  第一节训练课之后,她说,感觉自己跳进了一个火坑……没想到,球员的状态、基本功、心理素质……都这么差!

  为了提高中国女排的实力,郎平果断开始进行新老交替,为此不在乎一时的成绩得失。2013年,她出人意料地派出了青年队参加瑞士女排精英赛,结果输得够惨。但接下来,经历过成年组赛事洗礼的这些女孩子们,立刻就拿下了世青赛冠军,许多成员成为今天这支女排的班底。

  去年女排世界杯,本就年轻的中国队,出征前又折损大将。一片愁云惨雾中,郎平又创造了奇迹——时隔12年,再获世界杯冠军!

  这么多年,我们看惯了郎平创造的奇迹,而且无论在哪里执教,她总能得到球员的尊敬、爱戴,甚至是崇拜。对她来说,再神奇的事,似乎做起来都是理所当然。

  但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所有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胜利,背后都是“鬼才知道经历了什么”。

  她曾经5天飞3座城市,只为了考察球员的状态。大赛期间,“一天能睡四五个小时就不错了。”训练课上,她可能连20分钟都坐不了,总是来回来去地走动、示范、监督,根本顾不上自己有腰伤,每次训练结束,她都得和队员一起做理疗。

  细节上,她也下足了功夫。队员哪怕回到各自的俱乐部,她都会细致地安排训练计划,甚至给她们配上视频。每天训练前,她会提前到场,检查地胶是否有隐患,会不会导致球员受伤。

曾经被她带过的美国女排队员曾开玩笑说,“我们真的是要被她杀死了,可那是值得的。”而在今天女排球员眼中,她更像是“女神”和“妈妈”。

她自掏腰包,给队员买蛋白粉补充营养,春节还会发红包。可自己却忙得只能一边看比赛录像,一边吃泡面……

赢球时,她总是归功于球员。

输球了,她自己一力承担。

郎平俨然成为了一个传奇,一个中国“女排精神”的最佳代言人。

  郎平眼中的“女排精神”
  作为中国“女排精神”的最佳代言人,郎平眼中的“女排精神”又是怎样的呢?

郎平曾经在采访中说,其实不希望因为赢了一场球,大家就把“女排精神”抬得那么高。“不是只有赢球才是女排精神”。

  这句话,说得非常中肯。

  竞技体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靠实力说话的。光凭精神是赢不了球的,相反,输球也并不意味着缺乏“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强调“某种精神”,也是对运动员、教练平日辛苦训练的不尊重。

  但有时候,让一个运动员变得伟大,让一支球队成为传奇,让一场比赛荡气回肠、成为人们日后津津乐道的经典回忆的,又确实往往是某种超乎竞技的精神属性。

无论如何,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的胜利逆袭,最大的功臣,毫无疑问是郎平。坐在场边的她,在所有人眼里,似乎都是无所不能的。她能观察到场上一切变化,何时叫暂停,何时换人,该换谁上,总是控制得恰到好处;她能体察到球员的每一丝情绪,何时批评,何时激励,何时安慰,一切似乎都尽在她的掌握中。

人们之所以会第一时间呼唤“女排精神”,恰恰因为带领女排的人是她,是曾经的“铁榔头”,是“女排精神”的最佳代言人——郎平。

让我们为郎平点赞,为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点赞,为中国“女排精神”点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