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同工龄认定怎么认定

如题所述

“视同工龄”是指在 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之前,个人的 “工作 年限”,可以直接算做社保的 “缴费年限”。在实施养老保险以前,自己工作了多少年,就等同于交了几年的社保,比如工作了 5年,那就等于多交了 5年的社保,以后退休,除了能领 “基础养老金”之外,还能多领一笔 “过渡性养老金”。
退休的时候,提前 1-3个月,由自己或者是 公司递交 “人事档案”等材料去 社保部门办理 “认定手续”。由于每个人所在的地区和职业的不同啊,各地需要的认定材料也就会有一点差别,那具体呢可以打当地社保电话 12333先咨询一下。
视同工龄认定,就是把这几年的劳务行为认定为上班。把这些劳动行为的期限认定为工作期限,也就是工龄。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视同工龄,视同工龄年限是指经人力社保行政部门认定的,在实行了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之前,国家要政策规定的认可的连续参加工作的年限,以及可以被认定为视同工龄的其他情形。
在纳入社保缴费体系之前,参加工作的年限,在办理退休时可视为缴费年限,也叫视同缴费工龄。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 固定职工在实行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制度之前,按国家规定计算为连续工龄的时间,都可以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并且可以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发养老保险金。
退休人员的视同工龄,如何来认定呢?其实现在的退休老人慢慢的视同工龄,都会变得更少一些,当然没有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如果是企业单位的退休人员,那么只有在一九九二年之前,参加工作并且拥有国营企业单位的工作经历,往往才能够认定视同工龄。所以说视同工龄的认定,其实是跟自己的工作年限的时间,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国家全国统一性,最早交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时间,是1992年,所以说在1992年之前的工龄都可以被认定为是视同工龄。
当然个别地区可能1996年以后,才进行交纳这个基本养老保险,这全国来看是最晚的地区,因为1992年到1996年这4年时间。是全国集中开始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阶段,所以有些地区参保时间比较早,有些地区参保时间比较晚,那么对应的视同工龄的年限也是略微有所不同的,大概就是1992年之前,或者说是1996年之前的这段时间。
如果自己确实是有在此之前的工作年限,并且也从事的是国营企业的单位。就可以认定视同工龄,认定视同工龄的依据是要通过自己的个人人事档案来认定,在人事档案中有相关的招工信息表,还有就是在1992年之前每一年的工资变动表,等相应的手续材料。才能够认定你的视同工龄,拥有视同工龄的个人,在计算养老金的过程中,都可以按着单独的过渡性的养老金的方式来给予累加计算。所以往往会拥有一个更高的退休养老金,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有的人他即便是拥有1992年之前的工龄,却没有办法去认定,视同工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他虽然说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的,但参加的并不是属于国营单位。而是属于大集体单位,就是和今天的,民营企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单位相类似。因为这一类单位,不会给员工建立人事档案,所以说没有办法去认定,视同工龄,因为没有任何的依据去证明他。所以说有一类人群,他也是无法享受到视同工龄的。
对于今天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实际上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可能绝大多数机关事业编制的人群都会拥有,视同工龄。我们从2014年10月份以来,交纳了机关养老保险。也就是在2014年9月份之前,从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群都会拥有视同工龄,因为在此之前他们没有缴纳养老保险,都会按照视同工龄的方式来给予正常认定。只要是按照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来计算,那么对于在2014年9月份之前的工龄,都可以按照视同供应的方式来给予正常的认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