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农抑商有什么内在逻辑?难道古人不知道资本积累吗?

如题所述

汉景帝说过:“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这一观点最能代表后世的绝大部分统治者的想法。

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自不必说,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小农经济,采取过很多措施,比如兴修水利、减轻徭役等。这里主要谈谈抑商。比如汉高祖刘邦就下过贱商令,规定:“贾人不得衣丝乘车”,本人及其子孙“不得仕宦为吏”。唐高宗时期效仿刘邦的法令,对工商业者的车骑、服饰作了规定:“禁工商不得乘马,只准穿白衣,不准着黄。”明武宗时规定:“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用貂裘。”可见商人的地位同仆役、倡优、下贱差不多。虽然并不是历朝历代多有贱商令,但是商人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比较低贱的。

除了在地位上对商人有所抑制,统治者们还对商业活动课以重税。在商鞅变法时期秦朝就有这样的法令:“不农之征必多 ,市利之租必重。”汉武帝用征重税和鼓励告发漏逃税的方式,对商贾进行大抄家 ,“得民财以亿万计”、使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产”。 汉代征收人头税 ,明定“贾人倍算” (双倍征税)。

另外,封建政府还对一些重要商品进行垄断,比如说盐、茶等。这种制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商争利的行为。除此之外,还有些朝代有一些特殊的抑商政策,比如说明清时期的海禁。

重农抑商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工商业的发展会影响封建统治的统治基础。

其一,影响小农经济的发展。汉朝时有“用贫求富 ,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 ,刺绣不如倚市门”,“故民弃本逐末 ,耕者不能半 ,贫民虽赐田 ,犹贱卖以贾”的情况。工商业的发展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资源 ,甚而使农田荒芜 ,威胁国本。这是封建统治者极不愿意看到的景象。所以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措施“驱民而归之农 ,皆着于本”。

其二,私人工商业的发展易对朝廷构成威胁。汉人桑弘羊云: “往者豪强大家 ,得管山海之利 ,采铁石鼓、煮盐 ,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 ,大抵尽收流放人民也 ,远去乡里 ,弃坟墓 ,依倚大家 ,聚深山穷泽之中 ,成奸伪之业 ,遂朋党之权。”汉代确实也有对朝廷形成威胁的商贾,比如:代国陈稀叛乱 ,吴楚七国之乱 ,均有私人工商业势力支持参与。

其三,商业的发展会破坏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孔子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想。封建社会得以维持的原因之一是儒家的传统道德。民众认为,百姓之间贫富差距不大,就能安居乐业。而商业的发展会使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会破坏这种平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