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国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业有什么优势?

麻烦请列出数个优势,并作出说明。谢谢!

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外资银行在中国有三大发展机遇:一是加入WTO后,我国履行承诺,逐步放松对客户、业务和地域的限制;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到来和金融管制的进一步放松,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通过非传统信贷业务增加收入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大大增加;三是中国鼓励外资银行向中资银行参股。伴随着这三大机遇,外资银行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具体现状如下:

1.数量持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状况持续转好。截止2004年底,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204家营业性机构。以上海市为例,截止到2005年3月底,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423.4亿元,同比增长了38.4%,占市场总额的12.8%,上升了2.2个百分点;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65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0% 以上,占上海市贷款市场总额的10.6%。2005年1-3月份,外资银行实现经营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了46.8%。

2.入股中资银行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在过去一年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相继启动股份制改造,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机制更为灵活的股份制银行,开放更是全面提速。截至2005年10月,共有19家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了16家中资银行,投资总额近165亿美元。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的股份,已经占到中资银行总资产的15%。

3.进入范围由京沪深向内地逐步扩散。目前,以京沪深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仍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首要选择地域,并且以京沪深为中心不断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延伸。随着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为西部大开放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支持的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服务的对外开放区域将不断扩大,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后的地域分布也将不断向中西部延伸。

4.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数量逐渐增多。截至2004年10月末,已有10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其中61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从12月1日开始,中国将进一步按时开放昆明、北京、厦门三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并提前一年开放西安、沈阳两个城市的人民币业务,使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增加到18个。

5.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于存贷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主要集中在存款与贷款上,结算方面也趋向活跃,其人民币的来源不仅依靠外商投资企业的存款,而且充分利用同业借款等市场机制来筹集,基本上满足了信贷资产上的需求。据业内人士预计,外资银行在大陆的贷款额将以每年40%速度增长,到2010年,外资银行占大陆总贷款的比例将达8%。

二、外资银行的优势分析

第一、资金实力雄厚。这些银行巨舰的资产规模和利润规模都是国内银行难以望其项背的,比如花旗银行的总资产就超过我国4家国有商业银行总和,其税前利润超过我国4家国有商业银行总和近10倍。

第二、资产质量优良,获利能力较强。我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当高,大约在28%左右,这样高的不良贷款率世界罕见。

第三、具有组织管理优势,抗风险能力强。外资银行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多年,有着丰富的经营经验,提供的金融服务花样多,能较快地适应市场需要。

第四、软硬件设备优良,产品的科技化程度高。

第五、在不少领域享受超国民待遇。在上缴利税方面,中资银行的总负担超过70%,而外资银行的综合税率只有30%左右;在购置设备方面,中资银行费用需从税后利润中支出且需上级部门审查批堆,而外资银行却很灵活;在业务范围,外资银行可做外币投资业务。

第六、经营管理机制灵活,富有生机,比较适应市场经济日益灵活多变的现实。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符合市场需要的管理制度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

第七、全能银行,即一般都实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混业经营,而国内银行由于国家政策限制,不能够全面参与证券和保险业务。

第八、能为客户提供品种多元的金融产品,有占优势的金融创新能力。所有这些优势都是因为外国银行有悠久的经营历史、深厚的市场化运作经验和高素质的金融管理人才。

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管理经验、经营方式、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少差距,这些差距只有通过我国银行业自身的改革来逐渐弥补。

三、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金融业所带来的冲击和问题

不可否认,外资银行的进入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带来了现代化的运行机制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带来先进的金融产品和更好的金融服务;有助于深化金融改革和提高中国金融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有利于中国金融企业国际化进程和引进外资,但这不是短期内所能达到的。但是,外国资本的进入必然会对国内金融业造成更大的冲击,尽管国内银行业不可能溃不成军,但面临的挑战是相当大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中国银行业将越来越多地丧失自己的优势客户资源,从而对自身的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影响。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优质客户,外国银行盯住的是那些优质客户资源。而那些优秀的客户资源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由于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没有多少利润可挖,因此不是他们的重点考虑对象。最近发生的数起大企业“倒戈”转向外国银行的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点。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外资银行吃了“肥肉”,留给国有银行只有“骨头”。

第二、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引起存款分流。如果这种存款分流超过了中国居民的心理警戒线,将不可避免地使国内储蓄者对国内银行信用构成威胁。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提示我们:即使有国家信用作后盾,当居民心理防线崩溃后,也会引发大规模的货币危机。

第三、外资银行的进入带来了方方面面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会使国内银行业中具有较高的金融专业技能、优秀的客户资源和人际关系网的优秀人力资源外流,从而造成中资银行优秀人才短缺的局面。其次是客户的竞争,外资银行在中国争取的客户主要包括公司客户、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专业人士指出:银行的20%的客户往往能带给银行80%的利润或市场份额。还有就是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外资银行的进入正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国际结算业务和外汇业务的大量流失。最后是市场的竞争。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银团贷款市场、电子商贸市场和沿海市场等都是外资银行力争占领的市场。

第四、加大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外资银行本币和外币的业务限制放开后,将增加中央银行准确界定货币与信贷总量的难度,因为外资银行可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来抵消货币政策效果,从而减弱中央银行制定与测定货币政策目标的能力,使货币政策效果弱化。而且外资银行的进入还会加大对外商投资的产业调控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外资集中的某些产业失控。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及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金融体系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冲击,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在本国的外资金融机构都可能增加金融体系的经营风险,如果我国的金融监管当局监管不善,将会增加我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素。

第五、为我国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一方面,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及国际银行业综合化、全能化趋势的加强,中国现有的银行监管体制、方法和手段将难以适应,许多监管真空将会出现在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也有可能大大削弱;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带来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如何对这些尚不熟悉的业务实施有效监管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此外,由于在华外资银行的总部注册在境外,单靠我国中央银行的监管有时难以奏效,这就涉及到如何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新问题。外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营运资金不到位、将境内的资金调入国外套利、少缴或漏缴存款准备金和转移利润逃避税收超范围违规经营等问题,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会把国外的金融风险带入国内金融市场,这就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传导和加大了金融风险的防范难度。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从世界各国金融业开放的历程来看,东道主对外资银行的进入都较为慎重。但从总体上看,又都是以鼓励外资银行合法进入为主,在稳健、谨慎的原则下对金融业进行有效监管和开放搞活。这对我国金融业也有一定的启示:

1.强化市场监管,建立业务管理监测体系,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还没形成对外资银行管理的一套有效监管体系和运营机制。随着外资银行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过去的一些外资银行管理法规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一些漏洞也就成了外资银行利用的工具,这对国内的商业银行和我国金融业显然是不利的。所以应该强化市场监管,建立业务管理监测体系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一系列的金融法律法规应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以便更好地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并与国际规则接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跨国界资金流动实施定点、定时和全程监测,增强银行监管部门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建立相应的金融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2.完善金融监管、确保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为了适应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和推动金融发展,应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以金融整合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为契机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及其它金融业务的统一金融监管机构,对现有分散的金融监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逐步解决监管重叠与监管缺位并存等问题,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推进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重点加强和完善对跨国银行、对资本充足性、对金融衍生工具和对利率风险的监管。银行业和其他金融业的资金融通也是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机史证明: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监管体制既不可能在整个金融业受到冲击时能独善其身,也不会在自身危机时对其他金融部门不产生影响。因此,为解决我国在协调不同监管主体面临的诸多挑战,银行监管者必须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分工协作、适度借力,以减少监管成本、确保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3.提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水平,维护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无论在业务范围、管理创新、经营机制,还是兼并收购,与前期调控的微观金融基础相比,都有很大不同,因而就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在监管原则上,既要充分利用外资银行给我们带来的外部改革动力,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又要防止由于外资银行的进入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过度竞争;在监管内容上必须将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违规经营区分开来;在监管方式上,以合规性监管和非现场检查为主;在监管效率上,应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在监管力度上,真正遵循国民待遇原则,对中、外资银行一视同仁。

4.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和国际市场业务。从目前我国四家国有独资银行的总收入构成来看,绝大部分的收入是利息收入,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中的收入所占比重非常小。但外资大银行往往非常重视这两项业务的开展。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的重要性,并建立一套严格、科学、行之有效的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管理考核体系,以促进中间业务和国际业务的发展。

5.实施人才发展战略。金融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因此,要加强对金融业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则是留住人才;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增强凝聚力、归宿感;要建立起符合市场竞争规则的人才开发和激励机制,建立起较为稳定和可持续的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和配置制度体系;同时还要建立起一整套有效测度和绩效评估的技术指标和科学管理体系。

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提供了外部激励和发展动力,外资银行的进入也给中国银行业带来额外的竞争,或许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金融风险,但从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对银行业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将产生积极作用,为我国银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参照体系和竞争对象,起到示范、激励和交流的作用。它将进一步促使和加强我国银行业与国外银行的联系和合作,通过市场互补,共同繁荣我国的金融市场。为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扬长避短,发挥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和货币政策的促进作用,避免和减少其对我国银行业和货币政策的冲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27
1、四大国有银行,营业点遍布全国,控制金融命脉;

2、由于长期在百姓中的信用地位,大量吸纳储蓄资金;

3、与央行关系密切,遇到金融危机前兆,便于宏观调控应对;

4、长期与产业界联系密切,更好为产业发展服务。

……
第2个回答  2006-09-28
有国家作后盾!!!
第3个回答  2006-10-02
地利,人和
第4个回答  2006-09-28
面临巴西等南美国家的金融业同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