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里“参然”这个词中的“参”读can 还是cen?

古汉语里

古人“参然”例文有:
一、牛希济《临江仙·洞庭波浪飐晴天》:“万里平湖秋色冷,星晨垂影参然。”参(cēn)然:星光闪烁,时隐时现的样子。
二、《论语·衞灵公》:“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
何宴引包曰:“言思念忠信,立则常想见,参然在目前。”邢昺疏:“言常思念忠信笃敬,立则想见,参然在目前。”
程树德撰《论语集释》【考异】汉书律历志引文“与”作“车”。史记弟子传述无也字。皇本“参”下有“然”字,“行”下有“也”字。天文本论语校勘记:古本、足利本、唐本、津藩本、正 平本“参”下有“然”字 。【音读】经义述闻:参可训直。墨子经篇曰:“直,参也。”此参于前,谓相直于前也。包注“参然在前”,释文“参,所金反”,皆末安。......染氏旁证:包注“立则常想见,参然在前”,皇疏亦云:“森森然满亘于己前也。”释文云:“参,所金反。”是古读如森,皆不读如骖字也。
杨逢彬、陈云豪《论语新注新译》:【考证】参於前:这一句颇有争议。何晏《集解》引包咸说:“参然在目前。”皇侃《义疏》:“参,犹“森”也。” 也就是说,“参然”读作“森然”。从《经典释文》所记载这一“参”为“所金反”的反切来看,《释文》也是将“参”读作“森”的。但“参然”,最早只见於 汉代文献 (《春秋繁露》),“森然”更是到晋代才出现 (《三国志》)。所以,将本章的 “参”读作“sēn”缺乏文献证据。
朱熹注:“参,七南反。夫,音扶。其者,指忠信笃敬而言。参,读如毋往参焉之参,言与我相参也。

《礼记·曲礼上》:“离坐离立,毋往参焉。”孔颖达疏:○“离坐离立”,离,两也。若见彼或二人并坐,或两人并立,既唯二人,恐密有所论,则已不得辄往参预也。
可见“参然”二字,不加例文限定,不能确定音义;即便《论语》及诸注疏,音义众说纷纭,莫可一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18
读cen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5-08
“参然”的“参”读cēn,意思为:参差不齐的样子。
文言文词汇中,有一个常见的构词形式,即:形容词+然。作用如(形容词词义)的样子。如:安然、愤然、茫然、黯然、咻咻然、悠悠然等等。现代汉语词汇继承了大量的此类词语,如“自然”,在形容人的神态、心态时,就是“不拘谨、很自由的样子”。
“参”是多音字,读cēn时,与“差”构成联绵词“参差”,属于形容词,可以与“然”组成“参差然”。古文将联绵词“参差”只用“参”,如同以“蝶”称“蝴蝶”一样,这并不是普遍现象,所以,词典大多没有收录“参然”一词。
补充说明:“X然”不都是“X的样子”。当“然”作“是”、“对”解时,前面一般用副词“不”、“必”修饰,属于偏正结构,表示“不是”或“必定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