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研究成果

如题所述

一、基础地质及物化探成果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金矿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地勘单位在本区开展过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目的的地质工作,取得了大量的区域或矿床(点)基础地质成果报告和图件、物化探报告和图件。其中主要成果有:

1876年,俄国地质学者O.C维雅洛夫在该区做了路线调查。

1931年,袁复礼在该区沿双井子一带做了路线调查,并于1956年在《地质学报》第36卷第2期发表了题为《新疆准噶尔东部报告》的文章。提出调查区属于准噶尔陆台区的论点,并指出库普千枚岩较老,南明水千枚岩较新。

1956年,新疆石油公司在该区南部做了1:100万的路线调查工作。同年《地质集刊》第4号发表了苏联地质学家B.M.西尼村有关地质学术报告。西尼村假定调查区卡拉麦里山由古生代地层组成,色特克-北塔山由泥盆纪地层组成。

1957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所属113、114、116、117队在准噶尔盆地东北缘进行了1:5万的石油普查工作,对该区二叠纪以后的地层做了较详细的调查研究工作,奠定了区内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基础。

1958~1959年,新疆地质局第一测绘大队六、七分队进行了大面积1:100万地质测量工作,编制了综合地质报告和相应的图件。该资料虽较系统,但研究程度很差,尤其对卡拉麦里山一带地层全部划分为上石炭统与实际相差较大。

1960年9~11月,新疆地质局第三测绘大队一分队再次对本区进行过1:20万地质测量工作,对该区地层、侵入岩、矿产均有较详细的认识,但未编写报告。

1960年,新疆地质局物探大队四分队,对该区超基性岩带分别进行了地面和航空磁测工作,对进一步寻找和圈定超基性岩带起了一定的作用。

1960年以后,新疆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在卡拉麦里山对超基性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普查工作,并对超基性岩的分带进行了1:5万简测。

1963~1965年,为了配合该区铬矿普查,由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一分队对该区做了1:20万地质图重测工作。

1986~1989年,陕西地质矿产局物化队对该区进行了1:20万化探扫面工作,总结出了区内金异常分布规律。

1990~1994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当时为武警黄金第十五支队)在本区先后对大沙沟、柳树泉、苏吉泉、东黑山、金山沟等金矿开展了地质普查和矿点调查工作,提交了大沙沟、柳树泉、金山沟金矿三个矿区的地质普查报告和苏吉泉、东黑山金矿的普查工作总结;同时在柳树泉金矿提交C+D级资源量1.7 t,在金山沟金矿区提交C+D级资源量3.2t,探明小型金矿床两处。

2003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薄科武等人对东准噶尔地区的卡拉麦里-莫钦乌拉成矿带和库布苏成矿带进行了调查,对上述金成矿带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有了初步认识,并相继发现了双泉金矿、黄南金矿点、阿克塔斯金矿点、野马泉金矿点、库布苏金矿点。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地化剖面测量、1:1万地质简测等工作手段,在双泉金矿区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1、2号脉,用槽探、露头工程对1、2号脉进行了揭露和控制,提交预测资源量(334)12087kg。2004~2006年在双泉矿区累计提交新增预测资源量(334)18059kg,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333)5684kg。2006年在苏吉泉东金矿区发现325、314、311、301、351金矿脉,共计算预测资源量(334)3455kg。

2003年至今,武警黄金第八支队三中队在卡拉麦里金成矿带开展岩金地质普查工作。

2004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二中队在北塔山、红柳沟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

2005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开展了新疆东准噶尔地区金成矿带划分及成矿预测研究工作。

2006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开展了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卡拉麦里金矿带岩金预查地质工作。此次工作地表工程控制:对矿脉及蚀变带地表由槽探工程系统控制,工程间距70~320m,一般在100~200m之间。对区内化探异常及成矿有利部位开展了1:5万岩屑测量、1:5万路线地质调查、1:1万电法联剖测量、1:1万地化剖面测量,并结合稀疏槽探工程进行了异常查证,局部地区达到普查阶段工作程度。

2006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开展了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金矿带岩金预查项目1:5万岩屑测量专题工作。在东准噶尔卡拉麦里低山丘陵地区开展1:5万岩屑测量检查1:20万区域化探异常。

2006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开展了新疆奇台县东准噶尔地区卡拉麦里金矿带岩金预查项目——苏吉泉东金矿区物探专题工作。该区通过物探测量工作,查明了区内构造分布格局、分布特征及区内金矿分布规律。推断低阻破碎带2条、含金属硫化物地质体2条,并确定了其走向、倾向、延深及在地表出露位置。

2006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开展了新疆奇台县双泉金矿区及外围岩金普查工作、成因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工作。此次工作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环境,研究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构造对金矿时空控制作用,建立了“双泉式”金矿成因成矿模式,提出了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靶区和找矿预测区。

2007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开展了新疆卡拉麦里成矿带金及多金属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对科仍温德尔区和巴斯克阔彦德区开展了系统的1:5万岩屑测量,对区内化探异常及成矿有利部位开展了1:5万路线地质调查、1:1万地化剖面测量、矿产检查并结合稀疏槽探工程进行了异常查证。大致了解了区内地层层序,主要构造的性质、规模、形态、产状,区内岩浆岩的类型、规模、分布、形态;大致查明了区内矿产的分布、规模、形态、产状及围岩蚀变类型、分布范围。

2007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开展了新疆青河县库布苏北金矿区3号脉勘查地质工作。此次工作大致查明了库布苏北金矿矿体的分布、形态、规模、产状及品位变化等特征,大致了解了矿体在深部的延伸变化情况。

2008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开展了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成矿带金、铬、锡预查项目1:5万岩屑测量工作。在东准噶尔低山丘陵地区开展1:5万岩屑测量检查1:20万区域化探异常。

2008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开展了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成矿亚带金、铬、锡矿预查地质工作,对清水泉铜矿点开展了1:5万路线地质调查、稀疏槽探工程揭露、探槽工程原生晕取样工作。

2008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开展了新疆奇台县南明水金矿区岩金普查总结(2005~2008)工作。通过系统的地质工作,大致查明了南明水金矿区矿脉地表分布、形态、规模、产状及矿化、围岩蚀变特征;深部采用钻探,配合坑探,大致查明了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及深部厚度、品位变化情况;大致了解了矿石质量特征,包括矿物共生组合、自然金类型及赋存状态、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等特征;基本查明了矿床控矿因素、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2008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开展了新疆奇台县双泉金矿区1、2号脉普查地质工作。地表槽探(浅井、采坑)工程控制:矿区地表有32个槽探(浅井、采坑)工程系统控制,工程间距一般为100~200m,最小56m。深部工程控制:双泉金矿区2号脉浅深部1120中段由1个民采斜井(XJ1)控制,2号脉深部有17个钻孔控制,控制斜深80~410m;1号脉深部由8个钻孔控制,控制斜深50~230m。

2008年,武警黄金第八支队对新疆青河县库布苏北金矿区3号脉进行了详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查明库布苏北金矿矿体的分布、形态、规模、产状及品位变化等特征,基本了解了矿体在深部的延伸变化情况,加强外围地质找矿。库布苏北金矿区矿化带规模较大,含矿岩石蚀变闪长玢岩在矿化带内延伸稳定,深部钻探工程证明矿体向下有品位升高、厚度增加的趋势。在地表沿矿化带通过极少量的槽探工程也发现了多条矿化体,认为该矿床具备良好的找矿远景。

2010~2012年,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三大队对卡拉麦里构造带1号金矿进行普查工作。通过三年的普查工作,对卡拉麦里1号金矿进行了地表及深部揭露工作。基本掌握了地表和深部破碎带的含矿性及含金破碎蚀变带的大致延深(伸)。大致查明了矿区内矿体的数量、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品位的变化情况,对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基本查明了区内矿体的空间变化规律和矿体富集规律。

二、科研成果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卡拉麦里成矿构造带及周边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李锦轶、肖序常、唐红峰和张旺生等地质学专家通过研究盆地周边的蛇绿岩带、花岗岩带以及广泛出露的基性超基性杂岩去认识大地构造演化历史。目前无论是在大地构造上还是在矿产资源上都取得了很多新的认识。如在对该区蛇绿岩研究中,在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中含有泥盆纪和早石炭世的放射虫化石(李锦轶等,1990;舒良树等,2003),与蛇绿岩伴生的斜长花岗岩中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为373Ma(唐红峰等,2007),表明卡拉麦里地区的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泥盆纪。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对卡拉麦里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①卡拉麦里构造的前身是泥盆纪初期形成的有限洋盆,在早石炭世晚期演变为陆间残余海盆,晚石炭世发生强烈碰撞造山(李锦轶,1990);②卡拉麦里构造中,上志留统是碰撞造山后的海相磨拉石组合,而泥盆纪—石炭纪地层则是稳定构造体制下的沉积盖层(何国琦等,2001);③卡拉麦里构造带的晚古生代处于洋盆主要消减阶段,发育有与现代西太平洋相似的弧盆构造(许维新,1989;姜耀俭等,2002;王宗秀等,2003)。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成矿规律是指对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总结。1892年法国的L.德洛内提出成矿规律的概念,在早期狭义上指金属矿床成因研究。从20世纪中期开始强调所有矿床形成时空分布规律,后来苏联В.И.斯尔诺夫、Р.鲁蒂埃等人都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全球成矿规律、区域成矿规律、矿区成矿规律以及单矿种为主的专门性成矿规律等不同的分支。苏联学者的研究强调地质构造与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美国学者则强调矿床成因方面的研究。目前成矿规律的研究在中国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在我国,以陈毓川院士为代表进行成矿序列方面的研究,探讨成矿规律,逐渐形成了从成矿地质背景、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布规律、成矿物质来源规律以及矿床共生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不难看出,成矿规律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成矿带、成矿区的形成、时空分布、演化规律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地球化学已经在地质学领域广泛的应用,许多学者已经运用同位素地球化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卡拉麦里构造成矿带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主要的成果是卡拉麦里构造年代学、金的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特征等。遥感影像在该区也有广泛的应用,这方面主要对卡拉麦里整体构造特征和地层的分布特征有了整体的把握和认识,有利于从宏观上对该区进行研究,可以使研究者直观明了地去认识卡拉麦里金矿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