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在唐朝怎样称呼

如题所述

  哈密,古称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汉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
  唐朝贞观四年(630年),伊吾城主以7城降附,太宗以其地置西伊州。两年后去西字称伊州。辖伊吾(今哈密)、柔远(今沁城)、纳职(今四堡)三县。
  景龙四年(710年),设伊吾军,驻地在伊州西北之甘露川(今巴里坤大河)。
  唐天宝元年(742年),伊州改称伊吾郡、属陇右道辖治。天宝三年(744),东部回鹘崛起,蒲类为其领土。乾元元年(758)伊吾郡又改称伊州。广德二年(764)后,伊吾被吐蕃人占领,一直沿继了90年左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03
哈密古称“昆莫”,曾为乌孙王昆莫游牧地,后演变为昆吾。
汉时称伊吾或伊吾卢,为匈奴呼衍王南部牧地。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在今四堡地方置宜禾都尉。东汉建初六年(81年)设伊吾司马。三国时曹魏政权设宜禾伊吾都尉。北魏泰常七年(422年),唐契被柔然政权封为伊吾王。北魏太和十二年(489年),北魏置伊吾郡。隋大业六年(610年),隋设伊吾郡和柔远镇。伊吾郡首府从四堡迁至新伊吾(即今之回城),柔远镇设在今之沁城。
  唐贞观四年(630),唐置西伊州。两年后改称伊州,辖伊吾(今哈密)、纳职(今四堡)、柔远(今沁城)二县。唐末转附西汉金山国(为河西汉人张承奉所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