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之争的背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哈密是以前汉朝西域、唐朝伊州之地。汉武帝曾经设置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即明清的甘、凉、肃。又在玉门关设置通往西域,并设置都护及戊巳校尉,以阻断匈奴单于的右方,即后来的哈密。西晋时为凉州牧张寔占领。三国时期魏国又打通西域。隋朝隋炀帝因裴矩进《图记》,抵达玉门关,设置伊吾镇、且末镇。唐朝时期,哈密隶属陇右道,安史之乱时,被吐蕃占领。此地地表无水源,常年寒冷,多有积雪,雪融了方为水源。元朝时,封兀纳失里为威武王,占领此地。明朝初期,朱元璋平定陕西、甘肃后,在嘉峪关以西不设置行政官署 。
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都督濮英屯兵西凉,奉命进兵哈密。占据此地的元裔兀纳失里遣使请降。洪武十四年(1381年),哈密使臣回回阿老丁向明朝贡马,诏赐文绮,遣往畏兀儿地方宣谕。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哈密王兀纳失里遣长史阿思兰沙、马黑木沙贡马。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因兀纳失里阻断交通,抢夺贡物,追杀路经哈密的各国使者,中原和西域交通断绝。太祖朱元璋命都督佥事刘真偕甘肃都督宋晟率兵攻占哈密,兀纳失里携眷逃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兀纳失里贡骡马请罪,太祖许其复国为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兀纳失里死,其弟安克帖木儿继肃王位。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特许安克帖木儿“以马市易”,首次贡马4740匹,明朝政府照价付值。永乐二年(1404年),诏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并在此地设置哈密卫。此时,嘉峪关以西有七个卫所:哈密卫、安定卫、阿端卫、赤斤蒙古卫、曲先卫、罕东卫、罕东左卫,其中哈密卫最西。此地向东一千五百里抵达肃州、向西一千五百里抵达土鲁番,向北数百里抵达瓦剌,并以天山为边界 。永乐三年(1405年),安克帖木儿卒,诏封安克帖木儿兄子脱脱为忠顺王。永乐四年(1406年),置哈必卫,设指挥、千户、百户等官,又以周安为忠顺王长史,刘行为纪善辅政。永乐九年(1411年),脱脱暴死,诏封脱脱从弟兔力铁木儿为忠义王。永乐十年(1412年),哈密卫增设僧纲司,专管佛教事务。永乐十二年(1414年),员外郎陈诚,户部主事李暹出使西域,途经哈密,次年返回。明洪熙元年(1425年),哈密上贡硫磺,明仁宗称哈密必须开始设置边防 ,同年兔力铁木儿死。次年,诏封脱脱子卜答失里嗣忠顺王。
宣德三年(1428年),因卜答失里年幼,诏命兔力铁木儿之子脱欢铁木儿为忠义王,同理国事。正统二年(1437年),脱欢铁木儿死,诏封其子脱脱塔木儿为忠义王。不久亦死。正统四年十二月(1440年),忠顺王卜答失里死后,诏封其子倒瓦答失里为忠顺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