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离职和辞退的区别

我在格力电器上班1年多了 现在也到了年关,现在不想干了想年后重新找工作,不过写辞职申请要一个月后才能走 也就是年后还要过来;我们公司有个规定是旷工3天就算自动离职,还有规定就是如果在厂区内抽烟也要辞退处理再罚款200,不知道故意抽烟辞退的话结果对以后有什么影响,希望能考虑以后找工作 社会保险 住房公积金 等方面因素告诉我怎么离开这个公司。 对了 我们社保卡 公积金卡在公司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关于这几个词,我想对于职场人来说还是耳熟能详的吧,但是真正意义上该如何区分,我想还是会有很多的人不大清楚,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几个词的区别在哪里。

先来说说离职:

离职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状态,比如说在职状态和离职状态的区别。就像很多人常说:“我已经从这家公司离职了”。其表达的就是:“我已经从这家公司离开在职状态了”。当然除了在职和离职状态外,还有比如说“休假状态”,“请假状态”等等。

辞职:

辞职是一个动词,而且主体是为员工,比如说:“我已经辞职了” ,说明的就是从一家公司做了离开的动作,这个动作是一种主动性行为,是站在员工自身的立场上。辞职之后便就是“离职”的状态,所以辞职是动作,离职是结果。

辞退:

辞退和辞职同是动词,不同的是,辞退的主体是公司,对员工来说,是一种被动的状态,比如说:某某被公司辞退了。所以,这里辞职强调的是以公司为主观的动作描述。同样,当员工被辞退了之后,其表现的状态也有“在职状态”变为“离职状态”。

自动离职:

自动离职这个概念,表面上看起来和辞职差不多,都是员工的主动性动作,但是严格说起来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自动离职是“自动离开了在职的状态”,而关于是如何离开的,更多就没有明确的表现,不像辞职是因为自己向公司申请而离开的。

第2个回答  2019-09-11
 辞职和辞退都是解除职工和单位之间行政隶属关系的行为,都是行为主动方的一项法定权力。都必须考虑对方的正当权益,都要经过法定程序才能生效,都是一种中性行为,没有惩处对方含义,在行为生效后一些事务的处理也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通过辞职或辞退来解除职工和单位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事关行为主动方依据国家政策法规行使自己的法定权力,保护自身权益和遵重对方的权益。因此,认识并正确理解辞职和辞退的差异,是有必要的。

  1、辞职和辞退行为主体不同
  辞职的行为主体只能是职工个人,辞退的行为主体只能是单位。因此,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职工与单位之间行政隶属关系的解除,只要不是职工主动,就不能构成辞职;不是单位主动,就不能构成辞退。在通过法定程序来解除职工与单位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时考虑到实际事由是必要的。然而,通过哪一种解除职工和单位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第一前提条件就是职工和单位谁是行为主体。

  2、辞职和辞退和政策支持和政策约束不同
  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在赋于(或承认)职工和单位以辞职和辞退的权力这些规定对辞职辞退的作用概括为政策支持和政策约束两类。所谓政策支持,指的是有关的政策法规对辞职辞退行为的成立给以支持;政策约束指的是有关的政策法规使辞职辞退行为不能成立或对其在立附加条件。比较起来看,辞退的政策支持和政策约束都十分明确,并且辞职的政策支持比辞退的政策支持大得多,辞职的政策约束比辞退的政策约束小得多。也就是说,辞职成立的事由是很广泛的,辞退成立的事由则是相当有限的。

  3、辞职和辞退成立的事由在性质上不同
  辞职和辞退虽然都是中性行为,没有惩处方的含义,但辞职和辞退能够成立所依据的事由在性质上有明显的不同。以目前的政策法规来看,辞退成立的法定事由,绝大部分是属于职工本人有程度不同的违纪行为。辞职却不是这样。所以,人们、社会和单位以辞职人员和辞退人员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往往认为被辞退是不光彩的。

  4、辞职和辞退的程序不同
  辞职首先要由职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而辞退单位无需向任何人提出申请。根据现行文件中对相关程序的规定,如果单位及有关机构有意拖延,因职工辞职而发生争议的时间,最长可距职工最初提出辞职申请六个月之久。而因辞退发生争议的时间,最长也只能是在单位向被辞退职工签发“辞退证明书”后15日之内。实际情况中,有极少数单位或办事人员就是利用这种程序上的不同来达到不正当的目的,阻挠职工的合理辞职。

  5、辞退和辞职涉及的经济偿付不同
  做为被辞退者一定时间内的生活保障和其在本单位工作的补偿,单位需按有关政策的规定向被辞退职工支付法定数额的辞退费。而辞职职工不需向单位偿付任何费用(培训费除外)。在培训费方面,辞职人员需按规定向单位偿付自已使用过的培训费,对于辞退则没有这方面的规定。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辞职辞退时,在照顾单位和职工个人两方的正当权益方面,国家政策是向个人倾斜的。这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是必要的。
第3个回答  2016-05-07
  一、辞职是员工主动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分为劳动者无条件“预告辞职”和用人单位违法的“即时辞职”。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2、依据《劳动合同法》37条,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此类情况下,劳动者无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二、用人单位主动提出开除、解雇劳动者,一般应该支付补偿或赔偿,分以下3种情况: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的本人工资,俗称2N;

  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情形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N;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的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俗称N+1;

  3、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但是,这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综上所述,劳动者选择正常辞职最为省事,而不要想着去违反公司制度而被开除。
第4个回答  2019-06-30
辞职,离职,辞退这三种形式都是离开所在的单位,解除了劳务关系。但这三种离开其性质是有区别的,辞职是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提前三十年提出辞职请求,径所在阜位同意而饼除劳务关系的。离职一般是指员工调动,退休,劳动合同到期而自动解除劳务关系的。辞退一般是指员工在卑位违范纪律经教育无效,或工作严重失误选成严重损失,或违范国家法律而受到法律制裁等,卓位根据其错误的性质给予辞退(即开除)处分而祥除劳务关系。
第5个回答  2019-05-29
辞职是劳动者主动提出来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辞退呢是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提出的主体不同。而离职和辞职呢,没有太大的区别。Noise辞职就是要提出辞呈之后一个月后方能离开,而离职呢就是自动辞职,因无原因不上班不请假,连续三天就是自动离职,离职是没有工资发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