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提出信息化战争的美国军事理论家

如题所述

1976年,美国军事理论家T.罗那首次提出“信息战”概念。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6种表现:

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

②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

③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

④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

⑤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

⑥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

信息化战争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主要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和指挥控制系统。

扩展资料

信息化战争,即精确化战争。精确性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数据上。

善算自有胜算。对一支部队来说,破解“战争迷雾”,增加未来战争的胜算,必须善于计算数据、掌握数据、运用数据。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胸中有数”。西方发达国家军队也流行一句名言:“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目前,军事指挥员越来越要求具有数据思维、数据头脑,越来越要求具有专家、工程师的素养,也正是基于数据对于战争制胜的重要意义。

昨天的思维打不赢今天的战争,过时的算法难以在精确化战场制胜。实际工作中,我军少数官兵还缺少数据意识,不太注重对数据的计算运用。有的在作战问题研究中,定性多定量少,分割包围、大胆穿插等模糊说法依然存在。

有的在训练演习中喊出“炮火猛烈覆盖”“给我狠狠地打”等概略的话。还有的作战行动缺乏精确的数据支持,对什么目标用什么武器进行毁伤,心中没有一本明确的账。诸如此类,与现代战争精确打击、精确制胜的要求格格不入。

现代战争,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各种弹药大都具有制导性,且自主可控。一旦发生战争,不是一味地释放火力,而是精确可靠地释放火力,如何“狠”、“狠”到什么程度,都需要精确计算,靠数据说话。倘若模糊不清,就无法破解“战争迷雾”、打赢未来战争。

未来战场较量,往往是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多军种多兵种协同作战。在同一个战场上,高空、低空,地面、水下都有不同军种兵种参战,要确保精确指挥,实现“狠狠打”的目的,必须有强大的数据支撑。如果各行其是,不够精确,就无法实施有效联合。

狠在数据上,贵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战场精确打击,源于平时的数据积累、数据存储。信息化战争需要可靠的数据,敌我双方对抗之前,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统计出双方具体的兵力兵器,以便在战场较量中选择合适的对抗模式,确保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没有一定程度的数据积累,面对强大的对手,面对敌人的各种武器装备,就很难在未来战场上应对自如、决战决胜。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过时的数据,作用不大。各单位的作战数据库要定时更新、保持时鲜。对手换了,装备升级了,都要跟进研究、变更数据。只有在对数据的保鲜中做到知己知彼、应对有数,才能确保未来战争胜在数据上、胜在精确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息化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军网-信息化战争=精确化战争 让"狠狠打"狠在数据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30
“信息化战争”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军 事理论家汤姆· 罗那在1976年首次提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