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话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教”表现了王阳明的基本思想,第一句表明了人心不像孟子说的那样是“性本善”,也不像荀子说的那样“性本恶”,人心本体上是无善无恶的,无善无恶就是本心的自然状态,是心之本。



详细解读

由于心即是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之本当然就是无善无恶的;而当人有了念头,便会有善恶观念,那就失去本体,其实这即是良知被遮蔽,而良知一旦被遮蔽,所发出的念头就有了善恶,而有了善恶之后,就需要为善去恶,如果不为善去恶,就会失去“良知”。

因为,便需要从内心扬善去恶,便是在“格物”了。所以,王阳明所说的“格物”,不是朱熹所说的格天下物,知天下理,而是格私欲,是致良知。不管学习什么事物、知识,其根本的“格物”原则是“致良知”,是内心进行的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