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的自我暗示法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自我暗示是指,透过五种感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或刺激。是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的行动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可以肯定自我暗示是心理活动的产物,一种应激反应,旨在改变人的行为或者主观意识为目的。

我认为,自我暗示是人格的自我救赎。

每个人都有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当需求得到满足,心灵充满安全感,行为举止符合公序良俗。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格会依据渴望程度做出反应。一般程度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会主动自我安慰,类似“这颗葡萄一定很酸,不吃也罢”。中等程度的需求,心灵会支配肉体采取行动,通过短时间的努力去获得;如望梅止渴。高等程度的需求,急切渴望无法缓解,心灵会调动全部精力和行动力去争取,如果仍无法企及,内心却依旧焦虑,这时自我暗示保护机制发挥作用,要么当机立断说服自己放弃,要么设立长远目标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去完成。假如你想飞上火星。这种行为是无法通过常规的努力实现,因为这超过努力实现的能力范围,但是你无法释怀。这时积极的自我暗示:心灵会告诉自己:“如果我现在就是一名优秀的航天员,就有机会乘坐飞船去探索火星,那感觉一定很棒,从现在起我要努力做一名宇航员”;消极的自我暗示:就算我登上火星又能怎样呢,那里什么也没有,没有美食没有朋友更没有网络刷头条,一点儿也没意思。

善于运用自我暗示,潜意识的力量就是你看不见的法宝。积极的自我意识,让我们积极向上,自信而主动,不为失去的而悲观,只为拥有的而快乐;反之,经常在心理上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让我们心态习惯性消极、增强内心自卑感。

每个人都会依照各自人格特点,通过积极或消极自我暗示来让自己释怀,弥补情感缺失造成的焦虑,释放压力,让自己恢复常态,保持健康的心理。绝大多数自我暗示都是现在进行时,因为只有立刻得到满足,才会感到轻松,恢复健康心态。

非健全的人格在面对情感缺失问题时会采取更加异常、甚至极端方法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被宠溺的孩子体弱多病,被忽视的孩子性格暴躁、举行异常等等,都是为了引起关注,获得安全感,满足心理需求。

个人认为,自我暗示属于内心焦虑时补偿情感缺失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可能出现在任何急需缓解焦虑情绪状况下。在精神异常时,还可能会成为幻觉、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的帮凶。利用好自我暗示,他就是良师益友,不合理利用,就可能成为洪水猛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1
你好,通常的自我暗示主要是应对习惯性的消极思想,通过暗示影响自己的行为,形成积极的更理性健康的行为,通过行为的结果反馈暗示的积极思想以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请采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