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尼古拉斯凯奇的《风语者》,里面的炮兵和步兵是怎么协同作战的?

如题所述

给大伙上堂正宗的炮兵指挥课, 是时候往你们脑子里装点东西了.

首先要有一张准确的战区地图, 比例是1:10000, 地图上 1CM等于实际中 100M. 炮兵是看不到目标的, 他和前线的联系只有地图和无线电.

然后在地图上准确标出自身的炮位, 然后以自身炮位为原点, 以北方为 0位, 每间隔 1000密位作一道射线, 美军一个圆周是6400密位, 苏联一圆周 6000密位.

接下来标注几个已知关键点的位置, 例如观察点, 山峰等, 并标出于自身炮位之间的角度和距离. 还要测出炮兵连里其他火炮的相对位置.

这里有一些事前准备的工作提一下.
尽管是同一个型号的火炮, 发射一样的弹药. 由于制造公差、服役时间长短、维护保养的情况存在差异, 所以初速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指挥方便, 也为了充分发挥远程火力, 需要根据火炮的初速对炮兵部队进行分组. 师的炮兵营会定期组织火炮初速测试, 所有火炮都要参加. 得出每门炮的初速值, 算出全营火炮的平均值,并依次分组. 初速平均值最接近标准值的一组, 选为炮兵营的基准连, 通常是1连, 然后依次排2连,3连...每个连再根据各炮的初速, 选出接近平均值的一门作为基准炮. 基准连的基准炮是全营的基准炮.

这样, 前期工作差不多了, 就等火力支援的呼叫了.

如果是炮兵部队预先往目标地域派遣了专门的火力观察员, 那么事情最好办了. 观察员拥有一样的地图, 标有同样的地物. 他可以直接读出目标的坐标值(经纬度), 报告给炮兵营.
如果是其他部队的火力呼叫, 不能直接联系炮兵营, 只能呼叫团部, 或者师部, 然后再由师部给炮兵营下命令. 由于前沿的步兵不是"专业人员", 他们无法报出准确的坐标值. 只能给出目标与我军之间的角度值和估算距离. 炮兵需要从地图上, 标出我军前沿阵地的位置, 根据友军给予的目标参数, 在地图上作图标出目标位置.

得到目标的坐标以后, 就要进入火力筹备的阶段了.
在地图上量出到目标的距离. 然后就要确定火力打击的方式, 是先试射? 还是不经试射直接效力射? 是全连齐射? 还是全营齐射? 是弹幕推进? 是空爆覆盖? 是多发同时弹着?

比较标准的是试射后全营效力射. 试射的参数决定了整个火力打击的成败, 试射长了延误战机, 要尽可能减少试射. 试射的参数主要包括炮口角度、 装药号、 引信类型等. 这时候就要请出炮兵的镇山之宝--"弹道尺"了.

看图, 这是美军的弹道尺.
最右端, HOW.155MM
Howitzer 155mm 表示155-mm 榴弹炮

SHELL,HE,M107
M107型高爆榴弹

FUZE,M51
M51型引信

HIGH ANGLE
高射角用射表, 就是我们常说的"吊射".

看左边, 由上而下
100/R.
最上面的红字, 从左向右递减. 表示在给定的距离上, 弹着点每横向或纵向移动 100码(YDS)所需要的密位修正值.

Range.
黑色的刻度值, 表示射程, 单位是米(M)或者码(YDS).

Elevation.
炮口仰角, 单位是密位Mil. 像美军一圆周是6400密位, 那么图中 11-50~9-00(1150~900密位)就等于 64.7°~50.6°. 由于是高角射击, 仰角越大射程反而越小.

10-Mil site factor.
红字印刷, 表示是负值. 它的意义就是在给定的距离上, 减小 10密位仰角所增加的射程. 用于精确定位仰角.

Drift.
单位是密位, 表示在给定的距离上弹头偏流造成的横向角度偏差.

Time of flight.
弹头飞行时间, 单位是秒. 由于是高角发射, 角度越大飞行时间越长.

CHARGE
装药号, 就是不同的装药量.

例如, 我们要射击 4100M的目标.
可以选用 CHARGE 1(1号装药), 仰角9-40, 偏流0-32, 飞行时间 33秒;
也可选用 CHARGE 2, 仰角11-45, 偏流0-50, 飞行时间 41.5秒.

这样得到的是标准状态下的参数. 标准状态就是气温15°C, 大气密度1.225kg/m3, 无风, 无地球自转, 与目标位于同一海拔, 药温21°C, 耳轴精确水平, 标准初速.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逐项修正, 这些都已经编成表格, 可以直接查阅.

完成后就得到了试射参数, 营基准炮按要求装定所有参数.发射第一枚炮弹.

前沿的观察员报告弹着点, 炮兵营指挥部迅速修正参数. 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直到命中为止. 一般不超过3发. 如果是非炮兵部队的观察员, 还要考虑观察员所在位置误差和报告的观察误差.

命中后试射完成, 进入效力射.
营基准炮试射完毕, 指挥部根据最后一组参数, 算出其他各连基准炮的参数. 各连依据连基准炮, 根据自身的初速和相对位置, 对具体参数进行调整, 准备终了就向连长汇报, 连长向营长汇报. 由营长下达最终的开火命令, 全营齐射.

前面我们了解到, 对于同一个距离的目标, 可以采用不同的装药号, 不同的仰角进行射击, 但飞行时间不一样, 2种弹道可能相差20多秒. 于是就出现了"多发同时弹着"Time-On-Target的射击方式.

原理就是先计算给定目标上可以使用几种不同的装药/仰角搭配方式, 然后计算每种方式各自的飞行时间. 然后给出一个确定的弹着时间, 反推出各炮开火的具体时间, 以及相互之间的时间间隔.

各连根据营指挥部给定的参数, 确定连里各炮的发射时间, 并装定好时间(倒计时)引信, 等待命令. 然后营长下令开火, 各炮找准时间依次射击, 到指定的弹着时间, 所有炮弹会同时在目标头上爆炸.

现代的"多发同时弹着"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有单炮实施, 一门火炮先从高角打一发, 中角打一发, 低角打一发, 最后3发炮弹同时到达目标头上.

可以看出, 整个过程步骤繁多, 反应时间长, 容易出错. 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改变这种指挥方式, 技术的基石就是火炮自行化, 火控数字化, 通信网络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17
尼古拉斯不是带着一个 风语者嘛 尼古拉斯开启 在前线确定目标的坐标 之后通过风语者 告诉炮兵 炮兵通过坐标打击目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0-17
把坐标告诉炮兵就可以,左边是事先划定好的,前线部队和炮兵手里都有。很简单的X,Y轴,分别说出X,Y轴的度数,两个轴线相交的地方就是炮击目标了,就像地球的经纬度一样。
第3个回答  2009-10-17
好象是炮兵派出通信兵与步兵一起参与攻击。遇到敌人火力压制时,通信兵呼叫炮火支援(或空中打击)(舰炮火力覆盖)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21-01-05
一般炮兵和步兵协同作战常见的有这几种:1 步兵寻求支援
2 在规定时间内步兵撤出该区域炮兵对该区域实施火力打击<演戏中常见>
3 由步兵侦察敌重要据点 炮兵实施火力打击

一般 炮兵都是由步兵侦察人员 提供重要坐标 然后炮兵根据坐标计算方位 和范围 然后实施打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