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将相和》三件事的主要内容
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将相和》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内容如下:

1、《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拿回了宝玉。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2、《渑池之会》:

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相会。席上,秦王对赵王说:“请弹一曲给我听听。”赵王就在筵席上弹了一曲。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

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请秦王敲敲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肯答应。蔺相如说:“大王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可要把颈上的血溅到大王身上了!”

秦王很不高兴,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3、《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1、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

2、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3
完壁归赵:
秦国欲骗取赵国的和氏壁,赵国使臣蔺相如机智应对,夺回了赵国玉壁。
渑池之会:
秦赵于渑池会谈,秦王借故侮辱赵王,赵臣蔺相如智斗秦王,保全了赵王颜面。
负荆请罪:
赵国将军廉颇背负荆条求见赵国宰相蔺相如,为自己先前的错误言行赔罪。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7
完壁归赵:
秦国欲骗取赵国的和氏壁,赵国使臣蔺相如机智应对,夺回了赵国玉壁。
渑池之会:
秦赵于渑池会谈,秦王借故侮辱赵王,赵臣蔺相如智斗秦王,保全了赵王颜面。
负荆请罪:
赵国将军廉颇背负荆条求见赵国宰相蔺相如,为自己先前的错误言行赔罪
第3个回答  2019-09-17
是渑池会面
第4个回答  2020-09-16
太简单了一Effftyyuu The front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