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助~~~~~~~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谢谢~~

求助~~~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谢谢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五代史伶官传序》)

2、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天时地利人和章》)

3.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非攻》)

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人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乐官围困他,结果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智慧、有勇力的人常常会因为沉溺某事物不能自拔而陷入困境,难道只是乐官吗?
2.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3.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参考资料:baidu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7
有忧患意识可以兴盛国家,而闲懒则会毁掉自己,这是普遍性真理。所以当他兴盛时,领导天下豪杰,谁与争锋;不过到衰微之时,几十个乐人便能将其困住,自己死掉国家也灭亡成为天下人笑柄。智勇之士多是被所沉溺之事所困,不仅仅是几个乐人呐!

所以说:圈定归拢人民不倚靠疆域界线,巩固国土不倚靠天险地势,威震天下所依靠的也不是兵强马壮。得道之人会得到众人帮助,失道之人几乎得不到帮助。人气败坏到极点,内亲外戚都会背叛;人缘火到极点(确切说应该是“人缘好到一定程度”),天下人都会伸手相助以人缘超好攻打人气败坏的,不打是不打,一打准会赢。

杀一人就是坏蛋,一定会有一重死罪,杀十人,那就是十重不义,当然会有十重死罪;杀一百个人,百重不义,死一百次都够了,这样天下的明白人都知道(这种事是错的),所以说不义。现在做了一件大糗事,攻击别国,还不知善恶,以此夸口,说这是好事。感情真不知好坏啊,所以还给后世留下文献记载;若真知道所做的是恶,那为什么不在留给后世的文献中承认自己的不是呢?
第2个回答  2009-06-13
我咋晓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