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阅读,你的孩子到底适不适合?

在美国教书多年来,万千所美国小学都在做的“分级阅读”,我一直惊叹于美国小学的阅读分级体制。每个学生一年内接受3次的阅读等级测试,老师时刻追踪学生的阅读等级,并向家长定期来汇报。

我想说的是,关于英语读物,尤其是第一年给孩子接触的时候,最好不要上来就读英文原版绘本(picture book),而是先进行分级阅读(level reading)。

有很多家长也许不知道,绘本和分级阅读不是一个东西。

有的家长,一说到英语启蒙和英语环境创造,就是想到绘本买买买!因为他们认为,绘本里面图片多、色彩饱和度高,宝宝肯定喜欢。

其实,绘本用英文说是Picture book,拆词可以理解为是妈妈给孩子讲故事, 既然是故事,更多是一种心灵的影响,亲子感情的加深。

所以,从语言层面来说,语言的难度是使用的范围,是没有太严格的限定的。也可以这么说:绘本当中,会出现一些生僻单词、低频单词。因为,在讲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如果妈妈不认识单词,是允许查字典的。

如果宝宝不理解单词,宝妈是可以用母语来解释的(虽然我一直建议用英语学英语,但是家长总是忍不住用母语解释英语啊)。

那么,绘本中为什么会出现生僻单词呢?

因为原版绘本针对的是母语为英语的孩子,这些生僻单词,对于这些孩子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是咱们中国的孩子不是母语使用者,而是外语学习者,低频生僻单词太多,影响正常的阅读过程了,就成了打断和干扰的。

那么,分级阅读相较于绘本阅读,有什么不同和有什么优势呢?

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少儿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

分级阅读起源于发达国家,在香港、台湾地区发展了十几年,分级阅读概念产生于对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

少年儿童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的。

分级阅读的概念,其实来自国外。外国的专家出于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结合孩子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发育程度和智力状况而专门编写的。

其实和中国的《语文》课很相似,为了能够从易到难、螺旋上升地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分级阅读的文字内容多少、篇幅长短、阅读难度、词汇分类和句子语法,都是有严格而科学的限定和规定的。

国外为什么会有分级阅读的概念?为什么说分级阅读比绘本阅读更科学和值得借鉴?

著名的语言学家凯瑟琳.斯诺从一项美国的90年代初做的调查中发现:成人的阅读能力下降,已经导致了整个社会系统的运作的障碍。

于是,他带领由18名著名的学者组成的早期阅读委员会,经过三年的研究系统,整合了很多经验,建立了美国早期阅读系统的理论,特别是儿童阅读的目标体系。

由此可见,源自英美的分级阅读体系,是从一个社会的生存发展和系统运作的角度来设计的,其科学性和严谨性当然值得信赖。

单拿单词作为举例,在级别比较初级的分级阅读里面,出现的单词,一定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高频单词。单词的重复性非常高,并且是有意设计的重复,在语言学里面,称之为“复现”(“反复出现”的意思)。

比如下面的图片的分级阅读里面,一本书的3个句子都是同一个结构,每个句子替换一个单词,(come and look at this. Is it a big monster?/ giant?/ dinosaur?)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亲切感很强,理解起来容易,也非常容易得到学习的收获感和成就感。

国外的英语分级阅读起步早而且很细致,我们国人直接搬过来,其实都可以直接受益的。建议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4岁之前,除了英文儿歌童谣启蒙、亲子游戏启蒙之外,全部使用分级阅读。

阅读量是120-160本左右,经过1年左右的分级阅读的接触之后,可以开始调整比例:一半是绘本,一半是分级阅读。

为什么呢?经过一年左右(宝妈你能坚持住吗?)以及近乎140本左右的分级读物,宝宝基本可以接触到1000-1500个单词了,注意,这里的单词,是我上面的文章 宝宝英语启蒙,搞不定1000个单词都不算数!中说的听力单词,听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有了词汇的积累,你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孩子已经能够根据图片的画面,来猜测你讲的内容的意思了。相反,如果一开始上来就是绘本的故事,里面的低频单词和高难单词很多,想猜,都无从开始。

所以,第一年可以开始从分级阅读开始,第二年可以把分级阅读和绘本的比例一半一半,第三年基本就可以给宝宝读更多的绘本故事了。

第一种分级方法:

A-Z分级法(Guided Reading Level)

该方法将图书按A-Z进行分级,共26级,从A到Z难度递增。它是由凡塔斯和皮内尔两位阅读专家(Fountas&Pinnell)开发的一套图书分级系统。

在其官网上已有32000种图书被分级。

A-Z分级法的主要测试标准包括:全文词汇数量、高频与低频词汇数量与比例、句子长度、复杂度、句义明晰度、句式、印刷规格、每页词汇数、插图信息量、思想深度、主题熟悉度等。

其中客观因素靠电脑分析,主观因素如图例、句子复杂度、思想内涵等则靠训练有素的分级阅读专家进行分析。采用电脑软件和专家分析相结合的办法,从而避免了蓝思fenji分级法的“机械化”。

第二种分级方法:

蓝思(Lexile)的分级法

蓝思(Lexile也译作“莱克赛尔”)的分级的结构,已经经过了将近40年时间的发展了,是一个非常科学和客观的一种衡量方式。

一方面会对读者本身的阅读水平进行测量,另一方面也会对文本的一个难易程度进行测量,是两方面同时进行的。

莱克赛尔的分级结构是从幼儿园小朋友开始一直往上。对文本这一块,莱克赛尔分析结构就指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希望小朋友在看一本书的时候,至少理解75%这样的标准。

该分级法国内已有不少介绍,它由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发展中心制定,在蓝思分级标注中,蓝思(Lexile)是衡量读者阅读水平和标识出版物难易程度时使用的单位。

简单来说,一个蓝思(Lexile)是一个难度单位,读懂一本初级低幼读物与读懂一本百科全书之间差距的千分之一被定义为1个Lexile,蓝思最高分值为1700L。

蓝思分级法的特色可以概括为:

一,能够对出版物难易程度和读者阅读水平用同一套分值体系进行检测,十分方便读者了解自己水平,并据此去寻找难度适中的读物。

二、分级标准精确、量化、可操作性强,其意义不仅在于“课外阅读”,更是一个语言发展、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工具,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它让学习语言、阅读和写作,变得目标清晰、有章可循。

三、其缺点在于它主要是针对语言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不涉及读物的思想性、艺术性等主观要素,只关涉语言难度的水平判断、不涉及价值判断。精确和量化就像一柄双刃剑,优点同时就是缺点,因为思想深度等主观要素是无法量化评级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6

分级阅读适合大多数的孩子,

但是,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及时调整孩子的进度。

对于一些特别聪明的孩子,要合理的加进一些知识点,以便发挥他的特长,让他发展的更好。

对于个别比较慢的同学,要及时地给予他帮助,让他跟上同学们的进度。

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第2个回答  2020-03-26
这个我觉得是适合的,分级阅读可以根据小孩的理解能力和实际的阅读速度,更好的选择阅读书籍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最大的消化吸收。
第3个回答  2020-03-26
分级阅读在国外很适用,国内并没有采用分级阅读。如果采用分级阅读,我觉得我的孩子比较适合,对于爱看书,喜欢读书的孩子,可以不同阶段掌握孩子的阅读水平,是件更好的事。对于看书少的孩子,通过测试,知道目前的水平,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是很实用的阅读机制,很赞同。
第4个回答  2020-03-26
家长们、老师们和(通常是有教学经验的)作家们开始为辅助孩子慢慢学会独立阅读编写了一系列的插图读物,也就是“分级阅读”系列图书。 一般的分级阅读系列按程度由浅到深分为五级,分级的标准如下(以英文为例):
1.根据书中文字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和组成生字的字母的多少划分:最初的图书采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常见字、词,采用字母最少的字,所选用的字一般有助于自 然拼读,比如:cat,rat,hat。
2.图书每晋升一级,除了采用日常用字外,文章中也加入了非日常用字,所采用的生字、生词的字母也都逐渐加多、加长,句子也从简单的短句变成了比较长的、复杂的句子。以后,慢慢脱离了孩子已经掌握的自然拼读法的限制,句子还是丰富起来,把几个句子排列起来,发展成了段落。再以后,很多段落组成了更丰富的图书内容,到了第五级,分级阅读图书就可以和小学生读的章节小说接轨了。
3.故事的情趣也按照孩子的年龄、兴趣的逐渐成长而成熟。比如,分级阅读从幼儿图书开始: “青蛙”+青蛙图片;再上升一级可以是“青蛙捉飞虫”的一整句话和一幅插图;再上一级,就是“青蛙捉飞虫,可是飞虫不干”的互动情节所组成的段落了;再上升到学龄前后的一级,文字就要发展成含有丰富的生活画面和复杂的故事情节的童话了。(当然,分级阅读的体裁和题材很多,童话只是其中的一种。) 孩子读书的特点是:如果一本书读起来太容易了,孩子会感到没有较量、没有成就感,会因此感到无聊而失去读书的兴趣和欲望。而如果一本书里的生字太多,孩子读起来太难,不但会影响孩子对故事的理解与欣赏,更会使孩子感到受挫而气馁,从而也会失去对读书的兴趣和欲望。孩子读书最理想的状态是:所读的书在没有借助帮助的情况下,认识90%以上的字。 阅读的分级只是建立一个衡量阅读程度的大概标准,一个参考而已。
提供分级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在一定阅读水平范围,找到适合自己读的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在阅读的快乐中成长、晋级。只要能激发孩子读书热情,使孩子将阅读保持下去,并且在阅读中循序渐进地进步,任何阅读,无论分不分级,都是有价值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阅读分级并不代表阅读水平的比较,并不是要家长攀比阅读的等级,家长不要过于强调对分级的分析和过于注重孩子的阅读属于哪一级。因为把阅读的下一个晋级当作是一个要攻克的目标,会冒险伤害孩子读书的兴趣,家长对孩子阅读的“干预”、催促”、甚至是“索取”,反而会对孩子的读书热情造成伤害,那将是最糟糕的事情。希望家长对分级阅读有个正确的认识,保持一颗淡定的心。如果家长在孩子的阅读中需要起什么作用的话,那么就是:为孩子的阅读创造条件,鼓励孩子热爱图书,将孩子培养成一位终生的读书爱好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