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有什么科学道理?

如题所述

这句俗语其实是在说,如果八月十五中秋夜的月亮如果被云彩遮住,那么正月十五就会降下大雪,打湿了房前挂的灯笼。

用科学的观点去解释,也是说得通的。

秋天的气候往往干燥,这个时候又是冬小麦的播种季节,如果中秋云彩遮挡了月亮,会预示未来一段时间下雨,这对小麦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而天气之间又存在着对应的韵律关系,韵律其实就是某种天气出现后,在以后的日子中会出现对应的天气状况。韵律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大体上分为短期和长期。

而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相差都在150天上下,而“云遮月”和“雪打灯”是云和雨的两种形态,都是空气活动后所产生的不同自然现象。这种大自然的韵律,其实就是一种循环,就像冷空气的入侵和散去,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8-01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民谚在2004年中秋和今年元宵节得到验证。而其是否有内在的科学根据呢,为此记者上午走访了有关专家。

天文专家称,这句民谚属于民间经验之谈,目前尚未找到科学根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平时八月十五云遮月和正月十五雪打灯的情况很少见,两者重合更不容易。既然民间有农谚,说明两者有一定内在联系,但两者在农历相隔整整五个月,云和雪如何对应,目前还是个有待研究的谜。

气象专家称,从气象气候学上讲,这样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2004年9月28日(八月十五),本市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夜晚圆月朦胧、有云缭绕。而2005年2月23日(正月十五)出现明显降雪,这只是巧合。因2000年到2003年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都出现了晴间多云天气,而转过年的正月十五却未见雪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8-01
有句谚语叫“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它的意思是如果八月十五中秋节晚上是多云遮月,那么往往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就会雪花飘飘。
相距约150天的两个节日天气之间,为什么会有相互关系呢?原来,这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国内外许多研究工作说明,某种天气过程,在某个时刻表现得比较明显,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重新明显起来,或因季节不同而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云遮月”和“雪打灯”通常是与冷空气活动相联系的,也就是说,中秋节前后如果有冷空气活动,就造成了“云遮月”的现象,那么,元宵节前后,又会有冷空气入侵,而形成“雪打灯”。因此,“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条谚语,正是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存在5个月左右韵律活动的反映。不少气象台根据这条谚语,研究了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的韵律关系,把它长期用于天气预报,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当然,大气的韵律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种规律性也不是每个年份都百分之百准确的。
第3个回答  2006-08-01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只是一种习惯说法而已。人们往往容易注意与习惯说法相符的现象。或期望看到的现象。但也有反例。
第4个回答  2006-08-01
有些谚语,则是反映天气变化的韵律节奏,“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就是其中一例。这句谚语说的是如果八月十五那天夜里,乌云密布,阴雨霏霏,那么来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就会出现雪打灯的天气。这句谚语揭示的是雨雪天气存在着150天左右的韵律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