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组织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如题所述

1、个人活动

2、小组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3、群众性活动

三、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四、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1)思想教育活动

思想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时事政治教育、优良传统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礼貌和行为规范教育等。它一般是结合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件组织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如英雄人物报告会、慰问革命前辈、祭扫烈士墓、瞻仰名人故居等。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2)科学技术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办学条件和社会资源,举办各种科普知识讲座、参观科技展览、组织各种科技小组活动,组织“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等。这些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

(3)文艺活动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文艺爱好和兴趣,开展一些诸如文学写作、朗诵、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刺绣和创作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有一定特长的人才。

(4)体育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学校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诸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爬山、滑冰、棋类等方面的训练和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又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互助的品德,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发现和培养有体育特长的人才。

(5)社会公益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是学校组织的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义务和志愿服务劳动,如拥军优属,慰问、照顾孤寡老人、残疾人,维护交通秩序,公共场所卫生清扫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和他人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五、小学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

(1)小学课外活动是提高小学生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各类专门人才的成才打好基础

(3)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章 学科知识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1、语文课程的定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4、识字与写字

1-2年级:识字1600-1800,其中800-1000会写,阅读不少于5万字

3-4年级:识字:2500,其中2000会写,阅读不少于40万字

5-6年级:识字3000,其中2500会写,阅读不少于100万字

第二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定位: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3、内容目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际与综合应用

4、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5、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做好预设,过程中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

第五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教学设计及教案的设计与编写

一、教学设计的步骤与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2.教学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3.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及建议

(2)分析教材。

重点分析: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

教材内容的相互关系;

分析本部分内容的知识脉络;

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认识功能。

2、学生情况分析

(1)对学生“前概念”的分析

(2)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分析

(三)教学目标设计

(四)教学的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过程设计

2、学习活动设计

3、教学资源设计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二、教案设计与编写

(一)教案的基本内容

1、课题

2、教学目标

3、课型、课时

4、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核心)

5、教学重点和难点

6、教学方法

7、教具

8、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做到各个环节衔接、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9、作业布置

10、板书设计

(二)教案设计的类型

1、新授课

2、复习课

3、实验课

4、检查课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

1、行为目标的陈述

(1)教学对象

如“学生应该。。。。。。”书写时可以省略,但目标必须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而提出。

(2)行为

“学习。。。初步掌握。。。建立。。。概念”

(3)条件

在XXX时间内,能独立完成XX动作

在提供XX资料的情况下,能。。。

(4)标准

认识X个生字,会读XX等词语。

2、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

“理解。。。能。。。”

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

“在。。。。活动中,学生感受。。。”

“在。。。。活动中,学生体验。。。”

“在。。。。情境下,学生讨论。。。”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直观导入

(1)实物、教具演示法

(2)实验引导法

(3)视听导入

2、设疑导入

提问析题法

以旧引新法

悬念导入法

3、趣味导入

故事、事例导入法

游戏、活动导入法

歌谣、谜语导入法

4、目标导入

(二)新课讲授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1、系统归纳

即用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

2、比较异同

即新旧对比法,是将传授的新知识与相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或者将并列概念、对立概念、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分类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或不同点。

3、集中小结

将在不同章节中、循序渐进的同一事物的属性和变化,集中归纳小结,从而掌握某一事物的全貌、概括出零散知识的规律。

4、领悟主体

通过精要论述或揭示本质的提问,顿悟所学知识的主题,做到情与理的融合,并激励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指导思想的行为准则,达到对学生进行个性陶冶和思想品德培养的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4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这里的课堂教学包括课程计划中计人总课时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所以,课外活动不包括选修课。自习课也不属于课外活动之列。通常讲的课外活动仅指校内活动。但活动场所在校内或校外仅是空间场所不同,并不反映课外活动的内涵。

(2)课外活动的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3)课外活动的作用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

(4)课外活动的意义

1.加深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2.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

3.发展受教育者的体力、审美能力、劳动能力

意义: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5)课外活动的任务

1.扩大加深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

2.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3.发展学生的能力

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2.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课外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育方针、培养目标,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校内外实际来确定。课外活动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基本内容可分为六类: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e.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2)课外活动的形式1.群众性活动: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参观、访问、调查、旅行;社会公益活动  2.小组活动: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  3.个别活动    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课余的独立作业的活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