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如题所述

文章来源:整理 点击数:2591 更新时间:2011-12-5

深刻领会英语教育新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好习惯
四川省苍溪县   欧长青
[摘要] 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本人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和深刻感悟.本文拟从教育理念、教学氛围、教学环境与媒体、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
[关键词] 教育理念 教学氛围 环境与媒体 教学评价 学习习惯
点击这里免费下载word全文

当今的世界,不仅是竞争的时代,也是交流合作的时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成为本世纪公民生存、求知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但学生即使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会很快老化,不能终身受用;要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地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能力。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加强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 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英语课程改革。
1、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些教育学家指出: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则失去了依托和活力。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外语是教会的,过分强调教师的“讲”,造成“一言堂”,“满堂灌”,课堂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而素质教育则认为:外语是学会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任务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学不仅是教语言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开发其潜能。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他们参与学习的程度越高,教学活动就会充满活力;反之,教学活动就会显得死气沉沉。实践证明,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与教学效果成正比。
2、 重塑教师角色,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师生观。
学生是一个个有感情、有智慧、有个性、有人格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每个人的未来是多无的、多极的、我们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他们束缚在同一马车上,向着同一方向同步前进;而要尊重学习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转变传统的师生观;老师是“上帝”,学生是“教徒”,教材是“圣经”。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一张课桌小天地,一位教师独角戏,一张课表统全局,一张试卷定高低的应试教育。在当今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尤其是面对新课改,我们这些站在课改前没的一线教师,应在“备课、上课、评价等各个环节上,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致力于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寻找学生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正如语言学家亚力山大所言:“A teacher is just a facilitator. Teachers cannot teach anybody anything. The student is not an empty glass that will be filled with liquid , with knowledge and with wisdom .The teacher can only facilitate, make it possible to motivate students .”
3、 学习新课标,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观。
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理论。日前,我国外语教学已走出“语言翻译法”进入“任务型”、“交际化”的教学时代。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应当“顶天立地”。所谓“顶天”,是指教育思想要领先,新课标精神要真正理解、消化;所谓“立地”,就是要在“课票”精神的指导下,一切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课堂效益的提高。把英语真正当作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来用;把语言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生活阅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注入时代活水,真正把英语学会、学活。
二 .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音响,要使孩子同我讲话发生共鸣,我自身 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因此,教师要放弃课堂上“我说了算”的“绝对权威”,要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彻底改变哪种板着面孔,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局面;教师应重视感情投资————尊重、关爱和信任学生,把徽笑带进课堂,把表扬、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参与带进课堂,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悟好、交流好、体验好,让心灵的体验自由流淌。那么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上的对话,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效果。
三.创设全方位的语言教学环境,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组织教学英语化、情景化,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
教育教学这实践证明:环境造就人。“第一语言环境”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学生缺乏真实的英语环境,教师应利用好有限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创设“仿真”的语言实践环境,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一是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坚持用英语授课。二是充分利用 投影人仪、录相机、电视机、教学挂图等设备,创设情景化的语言环境。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如唱英文歌、英语朗诵、口语竞赛、英语小报、报刊选读、英语作文竞赛等。四是增设选修课,如名著欣赏、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讲座、短剧排演等。五是样园内悬挂标语,营造浓厚的英语氛围。如倡导学生“Diligence and inquiry Delving and thought perfect skills of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勤学好问 乐学好思 会学善用),“Managing autonomously learning autonomously Educating autonomously ”(自主管理 自主学习 自我教育)。
2.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思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或难度,需要学生意志克服困难,寻求解决 问题的途径、方法;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个兴奋点,“水荡成涟漪,石击行灵光”。因此,在交际化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善于设计问题;同时也应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深刻领司谚语:“He who questions nothing learns nothing.”(无所问者,无所获)。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3. 精讲精练,巧激善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知识激增的今天和经济化、学习化的明天,学会选择知识、活化知识比单纯记忆知识重要得多。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应从“教会”转为“会教”,应当指导学生从“学会”转为“会学”。教师应精心设计与练,巧激善导,指导学法。所谓“精讲”,并不是说讲得越少越好,少不等于精;而是指讲的内容要精当,抓住要点、重点和关键点;讲的方法要精巧,要做到启思导疑,收发自如。所谓“精练”,是指精心选择练习内容,精心设计练习形式,力求练习形式、题型多样化、层次化。将个体练习、小组练习与集体练习相结合。力争练其重点、难点,练其迁移。总之,英语科的“交际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师精心研究自己的讲,设计学生的练,巧激善导,把英语激活练实,努力促进学生合作、探究、体验和自主学习。
4. 加强“任务型(Task-based)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就是指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它是众多交际教学大纲模式中最强调语言教师和语言学习者自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要示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将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活动中去;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明确的任务;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来调查、思考、讨论、交流和运用语言;最后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和评价来练习语言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在设计“任务”时,要明确的目的性并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课内课外尽可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