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三明市尤溪县的结婚习俗是怎么样的,最好从古代说起,越详细越好,谢谢啊

如题所述

  上尤溪和下尤溪的风俗是不同的 上尤溪比较偏闽南和客家 下尤溪比较偏福州的风俗。
  主要
  婚嫁:封建社会,尤溪人婚嫁由父母包办,经过议婚、订婚而后结婚。议婚一般通过媒人为男家、女家互送《庚贴》。男家收到女方庚贴后请“算命先生”合婚,合则请女家开列聘礼议单。订婚,俗呼“系记”。男家备必果品四色(每色5公斤)、公鸡、线面和女方的衣料、鞋袜一套,以及表示婚姻的信物(如:戒指、项链之类)送给女家,女家也要回赠信物。结婚,男子17岁、女子15岁以上。结婚先由男家预选吉期,写红贴征求女方意见后定下迎娶吉日。迎娶前一日,男家须按议单送足聘金和礼物,吉日发出花轿迎亲,并互换《三代》礼书和《拜贴》等。女家的陪嫁妆奁多数只备箱、笼服饰。若加有床、橱、桌凳、锡制烛台、茶壶、酒壶等的,必在系记时要求男方四色果品每色10公斤,俗呼双倍礼。女方要求送双倍礼的一般为有钱人家。嫁妆中,都必备1个新马桶(呼为子孙桶),内放有红蛋、桔子、一个小红包,1对宫灯(寓意添丁)、1对火笼(寓意亲热)、一个红手棒(篾织,内盛俗叫“鞋簿”一本,内夹有男女鞋样、碎布等,剪刀、尺子、锥、针线、红白带子等)。新娘到达男家,花轿直抬到客厅,停轿后,由男家选一对童男女在轿门左右三请新娘下轿,而后由男方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的长者,掀开轿帘门,牵新娘下轿,举行拜堂仪式后入洞房,入夜饮交杯酒。新娘卸妆时,先由新郎用称杆挑开头盖布,卸下新娘头上正中的一朵红花,之后分别由新郎的母亲、姑、嫂等卸花。

  民国以前,尤溪同姓不通婚。县境内畲族蓝、雷、钟姓历史上自相通婚不与汉族通婚。民国时,法律只禁止近亲结婚,才有少数同姓男女结婚。这个时期,男女青年接触机会逐渐增多,开始了双方交往谈恋爱的自愿婚姻。但议婚、订婚仍受双方父母制约。畲汉也开始通婚。这个时期也有少数人借公共礼堂举行有双方主婚人、新郎、新娘、介绍人、证婚人在结婚证书上签字盖章的结婚典礼仪式。

  新中国建立后,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确定婚姻自由,禁止包办、买卖和干涉,婚龄男20周岁、女18周岁,不规定订婚。从此,婚嫁大多通过介绍男女互相认识、交谈、恋爱阶段,进而互访家庭,经双方父母同意,向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双方共同选定日期,举行婚礼。20世纪60年代后,迎亲花轿已逐渐绝迹,改用自行车、机动车或步行带领女到男家。拜堂仪式逐步淡化。但“系记”习俗仍沿袭至今。婚礼前,男家要送一定数量的礼金、礼物给女家,女家置办衣饰、器物陪嫁,其中,必备品有:马桶(现改用痰盂或带盖红塑料桶一个)、宫灯一对、一对火笼(有的改用暖壶)的习俗仍然流行,部分农家还作为必要条件。现在,已有不少人家否定旧法,实行婚姻自主,青年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争得父母同意后,自主决定登记结婚,择日完婚,小轿车接送,嫁妆多为金银首饰,家用电器。根据实际经济能力,举办简朴、隆重、热闹而又有纪念意义的婚礼。不少人结婚日期选在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或元旦。也有些年青人选择旅游结婚。

参考资料:http://www.yxxwb.com/view.asp?id=9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