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制,被制约。不肖,不成才,没出息。
  语出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意思是“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当年,秦孝公考虑是否变法而左右摇摆不定,商鞅在秦孝公面前,与改革的反对派甘龙、杜挚进行了面对面斗争,这一席精彩答辩就是当时说的。引申的意义是:智慧的政府,应该立法去适应新的发展,愚蠢的政府,才会在明知法律已经不适应发展的情况下,被旧法束缚。同样,贤能的人会根据时代变更礼仪,愚蠢的人才会被旧礼所约束。
  这一场辩论彻底打消了孝公的疑虑而决定变法。变法也因此让秦国强大起来,最后成就了霸业。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字子长,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汉武帝时任郎中、太史令、中书令,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因此后世尊称他称为史迁、太史公。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22
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被人牵制;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才死守成法.

原文: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 ——资治通鉴第二卷周显王十年十年(壬戌,公元前359年
译文: 公孙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高兴.公孙鞅对秦孝公说:“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讲论至高道德的人,不能附和于凡夫俗子,要成就大业的人也不能去与一般人商议.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拘泥于旧的法律制度.”大夫甘龙说:“不对,按照旧章来治理,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章而百姓安定不乱.”公孙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有的习俗,学者往往被自己的见识所困扰.这两种人,让他们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旧法之外的开创大业.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被人牵制;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才死守成法.”秦孝公说:“说得好!”
第2个回答  2016-07-14
者制定法律,蠢笨的人被此制约无法创新;贤能的人根据时代变更礼仪,庸才拘泥于此
——原文: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 ——资治通鉴第二卷周显王十年十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0-15
①出自《资治通鉴》,为商鞅倡导变法时所言。
②翻译如下:聪明的人制定法律的规则,愚笨的人只会受制法律的约束;贤德的人因时而改变礼制,无能的人拘泥于陈旧的礼制。
第4个回答  2016-10-30
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被人牵制;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才死守成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