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战争

如题所述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保卢斯担任指挥官是形势所需?

德军为什么会选择保卢斯来担任强大的第6集团军司令官呢?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既要正确认识保卢斯在苏德战争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又要客观地分析保卢斯的指挥能力,不能用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完败全面否定保卢斯在侵苏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要正确分析保卢斯担任第6集团军指挥官是能力所及还是德军统帅部看走了眼?从保卢斯的从军经历来看,他在担任第6集团军指挥官之前,确实战绩平平,与德军三驾马车的隆美尔、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相比,可以用不在同一个量级来区别。

但是,如果仔细地权衡他们4者之间的晋升道路,又会发现保卢斯似乎比他们三个少走不少弯路,原因就是他有一些内秀和后勤管理的能力,这不仅在于他担任过一线参谋军官,还在于他担任了德军总参谋部最重要的主管军需的副总参谋长之职,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保卢斯一无是处,德军统帅部又怎么可能把他放在这么重要的岗位上呢?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1940年12月18日德军下达巴巴罗萨计划之前,承担这个计划出笼和检验效果的就是保卢斯来负责的,18集团军参谋长制订的计划,由保卢斯来修订和完善,这已经说明保卢斯不是一般的人,连当时名噪一时的曼施坦因也没有拿到这个美差,足以说明保卢斯在总参谋部的为人和个人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仅从这两个例子就能看出,保卢斯并非人们眼中的庸才或者不堪重用,相反,从他担任巴巴罗萨计划的验证官到主管德军后勤物资的军需官,就已经高出三驾马车几个等级,不得不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让他一丑遮百俊,有苦说不出。

另一方面,保卢斯接任第6集团军指挥官,是德军统帅部精心挑选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重要因素支撑德军需要保卢斯出山。首先就是战局形势促使德军统帅部需要保卢斯出任此职。

从苏德战争的进程看,保卢斯接替第6集团军指挥官时,正是德军在莫斯科战役节节败退的关键时机,从一定程度上讲,苏德双方在1942年的春天都在考虑如何展开夏季作战的问题,而德军也从莫斯科战役的失利发现闪击战有个非常大的缺陷,那就是后勤保障不力以及战线拖得太长。

此时让有一定后勤保障经验的保卢斯指挥第6集团军,德军不仅高看他一眼,还让这个集团军成为当时东线最有实力的作战集团,这是德军在战略战术上的调整,也是在指挥人才上的重新布局。

其次就是保卢斯上任有利于德军统帅部平衡前线和总部的关系。1941年12月,德军因莫斯科战役的失利调整了一大批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官,同时也因这个原因波及到了南方集团军群。

由于龙德施泰特的辞任,曾经与保卢斯共过事的第6集团军指挥官赖歇瑙需要找一个继任,而此时在总参谋部的哈尔德等高级将领也认为保卢斯是平衡前线和总部之间最好的协调人。

当然最关键的因素还是阿道夫这时候已经对前线的指挥官非常不信任,需要找一个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保卢斯也是众多追随者中最好的人选,这点从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忠实地履行职责就能略见一二。

那么,保卢斯担任第6集团军指挥官后有没有让德军统帅部失望呢?当然没有,这里也有两个战例印证,一个是1942年5月第6集团军进攻哈尔科夫,这场战役苏军打得很辛苦,甚至可以说让苏军丢尽了脸面,也是让保卢斯奠定指挥才能的战役,更加让德军统帅部坚定了继续留用保卢斯的信心。

另一个就是第6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并不掉架,如果不是保卢斯指挥若定和战绩卓著,德军统帅部也不会抽调第4装甲集团军南下,甚至在1942年9月初,保卢斯还打包票一个星期就能拿下斯大林格勒,要知道此时德军基本上占领90%的城区,就差越过伏尔加河了,客观上讲,第6集团军也输在后勤补给不足和空中力量没有跟上。

综合上面的分析看出,德军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有保卢斯个人的问题,但更多的是统帅部兵力分散和曼施坦因救援没有成功的因素,单纯地把保卢斯没有执行曼施坦因命令他向西突围作为失败主因并不令人信服,这是战局所趋也是上天的安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