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减负,有些家长为什么不领情?

如题所述

闫肖锋

学生始终要进入高考这个“绞肉机”的。家长都怕孩子掉队,“1分干掉一个班,10分干掉一操场”。就要破除应试教育“一考定终生”的弊端,建立学生培养的多元评价体系。

要大力打击补习班乱象成为当前政策主题。

中国中小学生学习时间过长,课外补习时间“领跑全球”,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仍十分普遍。汇丰银行报告显示,受访的中国内地父母中,93%正在或曾经为子女支付私人补习的费用,高出63%的全球平均水平;尽管中国内地父母为子女教育付出众多,超出全球平均水平,他们依然不确定是否已为子女的未来做足准备。

对于屡禁不止的课外补习,这次要“动真格”。可家长们领情吗?未必。因为学生始终要进入高考这个“绞肉机”的。家长都怕孩子掉队,“1分干掉一个班,10分干掉一操场”。

家长仍然要求补习班的深层原因

不只是平时,一到周末,家长们就带着孩子游走于各种辅导班之间,疲于奔命。自从开始给学生减负,学校从教育领域往后退以来,家长们是越来越累了,负担越来越重了,各种教育机构大赚特赚。

深圳某著名教学机构的语文培训班,仅仅是周五—周日进行的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培训一项,就有高达2854人报名,16节课价格为1600元。

这个价格贵吗,对高级白领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一个在深圳月入6000元的父亲,他每个月能够存下来3000元的话,1600元已经是半个月的工作成果了,而这仅仅是一个16课时的语文培训班而已。

有的家长平时连奶茶都不舍得买一杯,可一交补习费连眼都不眨一下。因为孩子是家庭中心,一家之未来。

其中深层原因是高考升学实行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一考定终生,大家谁都怕掉队。当前的培训热、竞赛热,都以此为土壤产生,家长送孩子去培训班,就是希望多学、学深,以获得竞争优势。

要以制度创新形成学生减负的长效机制,就要破除应试教育“一考定终生”的弊端,建立学生培养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校进行个性化教育、多元教育,以满足受教育者发展个性、兴趣的需要。

“三点半问题”怎么解决

另外,“三点半问题”,三点半到五点托管孩子交给学校才放心,放到社会不放心,可学校为此要多花人力物力,又得到什么呢?老师的劳动时间加长了,负担加重了,要考虑成本怎么出,法规政策怎么改,要考虑学校的接受程度。“学校把这个事情不要垄断了,可以把社会力量引到学校去”,怎么样依靠社会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进一步探索。

学生“放羊”了,不是去户外运动都去打游戏了怎么办,这的确是个问题。减负出来的时间又被游戏抢走了,还不如不减负。所以关键还是得学校托管,可这又变成新的难题:托管是监督学习和以前有什么区别,但如果是兴趣培养、团队活动又不可能是无偿的,可收费又与教育-部门的规定相冲突,怎么办?

减负不是一减了之,还需要一系列系统解决办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