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给我一篇关于胡兵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观后感,谢谢了

如题所述

今日,在校本课上看了一部名为“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视频。或许是社会发展太快,或许是现在的牛人牛事太多,我丝毫没有对这标题感到惊奇和意外。然而仅仅看了几分钟之后,我就深深的被它所吸引。
曾经的胡斌,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混子”,而今的他却变成了一个众人赞扬的“善者”。何故?是因为“物极必反”的原理么?我想不是。因为之前的他尚不足以冠上“极恶”。是因为那本《弟子规》?我想也不尽然。读《弟子规》的人不在少数,仅此一本书应该没有那么大的威力。那到底是为什么呢?我想应该有俩点:一是胡母坚持不懈的教导,所谓量变引发质变。二是那本《弟子规》触动了胡斌在乎的东西,这就是突变点。以前的他一直认为“命运如此,无法改变”,《弟子规》则恰恰告诉他“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当然《弟子规》的作用也并不仅此,它可以教导你做人的准则,提升你的品德。正所谓“德行,德行”,就是要有德有行方可。只行而无德,那势必与正道南辕北辙。这就好比开车一样,你必须先知道方向,才能开始行驶。若是不知方向一味的乱开,那边永远到不了终点。
看完视频后,我陷入了沉思之中。胡斌尚能如此,为什么我办不到。我自认为还没到达“混子”的地步。书没少看,学没少上,何以整天“宅”在家中沦为“啃老一族”?其实我也想找份好工作,也想孝敬父母,也想......。但仅仅是在想,却不曾去做。虽然我可以肯定我的内心是绝对善良的,但我却常常做出很多差劲的事,甚至表现出连我自己都看不起的态度。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为何我这么无知,为何我会如此不孝,为何......?是缺少勇气,还是不够自信呢?
哎,人总是能轻易发现别人的缺点与不足,而对镜中的自己却很难认识追答

《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观后感
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人一定很不简单,上台演讲的主角叫胡斌,来自兰州市的他小时候就有着很强烈的逆反心理。他曾经不好好学习,爱玩游戏,整天打打杀杀。由于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打架,而且他从小就不听话。经常要弄得学校不得安宁。在上课时,老师也只是希望他不影响到他人学习休息就可以了。他打架抽烟喝酒,经常旷课欺负老师,哪个学校都不敢要他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令人认为不可就药的人最后还是浪子回头了,起初我也很好奇,我静静地看完了胡斌对他这二十二年来的忏悔自述:他打骂父母,欺负老师,过着不是人过的生活。听胡斌的讲述中有很多地方都挺感动的。
胡斌的妈妈答应只要他看完一个光盘就给他回北京的路费,没想到胡斌这一看,他的人生彻底改变了,他终于明白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是他还是将信将疑;胡斌的妈妈非常有智慧,她让胡斌去敬老院做义工,几个月过去了,收获终于来了。胡斌发现做一个好人同样也能受人敬仰,同样也能找到工作。就这样胡斌开始改过自新了
其实这个故事让人受到很多启发,处境再不好只要信念不倒就有希望,就像胡斌的妈妈,二十二年来胡斌的妈妈从来都没放弃过胡斌,这才造就了胡斌的浪子回头。时间是使人成熟很重要的东西。但对不同的人,成熟的经历或崎岖、或坎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18
观后感:不是胡兵厉害,就是胡兵他爹厉害!追问

不是,我要一篇作文

追答

找胡兵帮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