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懂事是否就会快乐?

如题所述

对于父母而言,一个懂事的孩子是令人满意的。他们的孩子听话、懂礼貌、遵守规则,这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舒适和满足感。但是,那些瞪大眼睛,望着大人,强迫自己保持沉默的孩子是否真的快乐呢?在我看来,懂事的孩子并不一定快乐。
首先,对于许多懂事的孩子而言,他们处于一种无法自由发挥的状态,缺乏自我表达的能力。因为他们受到了太多的教育,总是为了满足父母和老师的要求而生活,而没有自我生活。他们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不敢尝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屈抑和压抑往往会导致孩子的不满和烦躁,甚至会引发其他问题,比如压力过大、焦虑等。这样的孩子,即使看起来很听话很懂事,但是内心却可能存在不健康的情绪和心理。
其次,过度的教育和期望也可能给懂事的孩子带来太多的压力。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话,似乎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理念,但是这样的要求太过苛刻,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已经无法忍受。刻意要求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出色,并非那么容易实现。有些孩子或许表现不好就是因为他们并不适应课堂教育的方式,可能更喜欢思考、玩耍或发掘兴趣爱好等。缺乏根据孩子本身特点而制定的教育方案,可能会令孩子失去自信心,甚至抑郁。
最后,懂事的孩子可能面临被动的社交局面。他们过多地考虑自己的言行,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不适或者困扰。而真正开放和自然的表达方式可能并不是很流利,也就容易被人忽视或拒绝。可能很多时候他们没有机会和朋友们玩耍,没有机会展示自己,也没有机会自由快乐。
因此,我认为懂事的孩子并不是一定会快乐的。相反地,孩子需要真正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可以自由快乐地生活,和别人交朋友,体验自己喜欢的活动,探索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自由和荷尔蒙可以刺激孩子身心发展,同时也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当孩子健康快乐的时候,保姆也会感到更有幸福感。
最后,我想再一次强调,教育孩子不是要让他们变成听话的机器。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发展健康的人格和个性,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需求,让他们保持健康成长的状态。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拥有自己真正的人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7
以前我在北京某个打工子弟中心做义工,当时看到的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在外面打工挣钱,家里大一点的孩子要照顾弟弟妹妹。

有一个6岁小男孩和我比较亲近,他请我去他家做客,我就看着这个小朋友一进门,先把在床上哭闹的妹妹哄好,把自己的小书包放下,然后特别自然地走到杂乱的灶台前面,打算做午饭给妹妹吃。

当时我是心情挺复杂的,因为我看着他要踩着小板凳才能够到灶台,拿东西的时候还有点站不稳。

我赶紧说我来帮你吧,但他特别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你坐,妈妈说中心的老师是文化人,不应该让老师干这些事。”

当时我才18岁,我算个屁文化人。

我只是真的很难过他这么小就这么懂事,懂事的让人特别心疼。

后来下午的时候,我就一直在他们家陪他聊天、画画,大概四点的时候,他妹妹可能是饿了,一直在哭。

他就站起来从床头拿出了一个小塑料桶,拧开盖子之后特别小心地从里面,用两个手指夹出了一片海苔,就一片。

他跟我说:“这是爸爸给我和妹妹买的零食,可好吃啦,买一包能吃两三个月,不过快要吃完了呢。”

然后我从他眼睛里看到了对手里那片海苔的渴望,但他还是把海苔喂给了妹妹,舔了舔自己的手指,把塑料桶的盖子拧的严严的放了回去。

后来我也有和他的父母接触,其实大家也都有苦衷,但给我最大的感觉是,这个小朋友从他父母那得来的,全都是“有条件的爱”,不止是他,大多数懂事的孩子,都是只得到过“有条件的爱”。

就好像是他要特别特别努力的学习、替父母照顾妹妹,父母才会夸他。

就算他也想吃海苔,也想出去玩,也想要新的书包和玩具,他也不敢提,因为他想做个懂事的孩子,因为他觉得只有自己懂事,父母才会爱他。

如果他做的不合父母的心意,父母还会骂他,说“你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为了得到父母的爱,避免被抛弃,他学着变得很懂事“”,而“懂事”就意味着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转而去努力实现父母对他的期望。

渐渐地,他就学会了通过迎合别人来获得爱,同时也形成了错误信念:我是不可爱的,我不值得被人无条件地关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去中心的时候,给他带了一块巧克力,正好他过来,我就说“诶,小子过来,尝尝这个。”

他没敢直接接过去,而是跟我说“老师,那下午的时候我帮你搬作业本吧。”

我当时愣了一下,就说行啊。

但后来想想,可能正是因为他不觉得自己值得别人无条件对他好,所以他才一定要付出些什么。

中心的所有人都很喜欢他,觉得他是中心里最懂事的孩子,但他快乐吗,我不敢说。

2个月之后,我要走的那天,我给他买了一个新书包,里面装满了零食,一半是海苔。

当我递给他的时候,他怯生生地问我:“老师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吗?”

我说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就值得这些东西,值得更多东西。

(这句是我妈教我的,让我一定要找机会告诉他。)

——————————

一个解释:

心理学上所谓的“无条件的爱”,并不是溺爱,也并不是说孩子知道了“我值得无条件的爱”,就会一直去索取,就觉得所有人都欠我的。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指的是,如果你做了好事,我会表扬你,如果你做了错事,我会批评你,但不管你做了什么,不管你所做的是不是符合我的期望,你都不用担心我会抛弃你。

我爱你并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是单单作为你这个人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是值得被爱的了。

——————————

题外话,后来再回到中心,发现中心得到了捐款,有很多好心人一起筹款,给那个打工子弟社区捐了免费的爱心午餐,我的小朋友终于不用踩着小板凳做午饭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