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的童年生活?

如题所述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梁晓声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建筑工人家庭,童年时期全家租住在两间低矮潮湿、破旧不堪的廉租屋里。底层出身的他自觉为平民阶层代言,作品始终眷顾着返城知青、下岗工人、进城农民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体会他们人生的艰辛,也以善意的眼光,发掘普通人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

这种平民立场在他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中贯穿始终,在40余年来的创作生涯中,梁晓声与时代同行,笔耕不辍,对社会问题进行着同步的关注和思考,并随着中国社会进程一同更新自己的创作方向和角度。

扩展资料

不愿“出书”的作家

梁晓声指着放在床上的厚厚一叠文稿说:“这些事情就不是我愿意干的。”他说的是校对文稿。一家出版社策划出了一个“点子”,把一些名家所写的与这个“点子”相关的文章收录起来,包装成一套新的文集,其中有梁晓声一本。

梁晓声说,这样一拼凑,那样一拼凑,左结一个集子,右结一个集子,这样出来的书,我不喜欢。尽管梁晓声并不乐意这样的结集方式,每每看到这样出来的书也是少有满意的。但每当面对一些关系不错的出版社或者编辑,梁晓声便有些不忍心,“都不容易,答应了算了”。

至2007年,梁晓声创作了400万字的长篇小说,200多万字的中短篇小说,200多万字的杂文,200多万字的影视作品。1000多万字的创作量,让他成为当代作家中少有人能比的高产作家。

对于他的书,他给予的评价是“有影响的,但不是畅销的书”。“我是可以写出畅销书的,我写了这么长时间,太知道加入什么元素、怎么操作就会畅销了,但我不愿意这么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梁晓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5

梁晓声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建筑工人家庭,童年时期全家租住在两间低矮潮湿、破旧不堪的廉租屋里。底层出身的他自觉为平民阶层代言,作品始终眷顾着返城知青、下岗工人、进城农民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体会他们人生的艰辛,也以善意的眼光,发掘普通人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

这种平民立场在他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中贯穿始终,在40余年来的创作生涯中,梁晓声与时代同行,笔耕不辍,对社会问题进行着同步的关注和思考,并随着中国社会进程一同更新自己的创作方向和角度。

扩展资料:

梁晓声的作品,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知青》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到2017年出版的三卷本《人世间》,让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他身上的责任担当意识,这种精神从日常生活中蔓延到写作中,贯穿了他迄今的人生,也影响着他身边的人。

无论是在与会学者的发言中,还是梁晓声自己的陈述中,“现实主义”、作家的“责任”与“担当”都成了最为高频的词汇。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理解梁晓声的三个关键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09
梁晓声自幼生长在哈尔滨市的平民区,童年生活的空间场域对其心灵产生了深刻影响。不同于许多东北作家着力描绘粗犷豪迈的自然风光,哈尔滨的城市风貌与底层平民区一直是梁晓声文学创作版图中的两个重要区域,作家常着眼于东北城市的一隅,力求真实地表现城市底层人民的生活图景。
第3个回答  2019-12-09
梁晓声小时候读过巜猎人海力布》,他说读这样的书会本能地问:我能做到吗?,常得出的结论是:我不能保证。大多数人正是因为不能做到所以会对这个虚构的人物产生敬意,这个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书籍对25岁以后的人生准则产生影响是较难的,所以最好从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由此可见,他的童年生活就是在书的海洋里泡着过来的。
第4个回答  2019-12-09
因为梁晓声的父亲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常年在大西北工作,母亲独自带着五个孩子生活,梁晓生的童年是由贫困寒冷和逃学组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