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的根皮,桑枝,桑叶,果穗的药用功效有何异同

桑的根皮,桑枝,桑叶,果穗的药用功效有何异同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种桑养蚕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桑树喜光,对气候、土壤适应性都很强。耐寒,可耐 -40℃的低温,耐旱,不耐水湿。也可在温暖湿润的环境生长。喜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抗风,耐烟尘,抗有毒气体。根系发达,生长快,萌芽力强,寿命长,一般可达数百年,个别可达数千年。

桑树全身都是宝,桑树的叶、果实、木材、枝条等可以用来饲蚕、食用、酿酒、编筐、造纸和制作各种器具,同时其叶、根、皮、嫩枝、果穗、木材、寄生物等还是防治疾病的良药。

桑叶:又称铁扇子(想起了铁扇公主那把能扇灭火焰山的铁扇子)。以经霜后采收的为佳,称霜桑叶或冬桑叶。其性味苦甘而寒,入肺肝经,有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咳嗽、肝阳头痛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出血及盗汗等证。现代还用于治疗下肢象皮肿。可内服、外用,也曾被制成注射液。此外,把鲜桑叶摘破叶脉后取其渗出的白色液汁,药名叫桑叶汁,味苦性微寒,功擅解毒清热止血,主治痈疖、瘿瘤、外伤出血及蜈蚣咬伤等。桑叶的蒸馏液还可用于治疗目疾。

桑枝:性味苦平,偏入肝经,功擅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水肿、身痒等证,尤擅疗上肢痹痛。可煎汤或熬膏内服,亦可煎水外洗。此外,把桑树的枝条烧灼后,可沥出汁液,名桑沥,《本草纲目》等书载其能治疗“大风疮疥”、破伤风、小儿身面烂疮等症。

桑根,又名桑白皮:冬季采挖桑根,除去其栓皮作药用。性味甘寒,入肺脾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喘、痰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多入煎剂、散剂,也捣汁或煎水外用。桑根带皮用亦可入药,书载其味微苦性平,能治疗惊痫、筋骨痛、高血压、目赤、鹅口疮、崩漏等。此外,全株桑树皮中的白色汁液叫桑皮汁,可治小儿口疮和外伤出血。

桑葚:桑椹又名葚、桑实、乌椹、黑椹、桑枣、桑葚子、桑粒、桑果、聚花果等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有补肝益肾,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熄风之功。常用于治疗阴亏血虚之眩晕、目暗、耳鸣、失眠、须发早白及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等。煎汤、熬膏、生啖、浸酒、外洗用均可

桑木:桑树的木材入药有三用,一是木材所烧成的灰,叫桑柴灰,可治疗水肿、金疮出血、目赤肿痛等。二是桑柴灰加水制汁,经过滤、蒸发后所得的结晶状物,名桑霜,可治疗噎食积块及痈疽疔毒。三是老桑树木材上的结节,名桑瘿,古人认为能祛风除湿,疗风湿痹痛、老年鹤膝风等。明代孙志宏撰提出桑木是最好的煎药用木柴:煎药大法用桑柴火不缓烈,取几分者,必准其数。可惜现在临床对桑木已鲜用。

《神农本草经》相关记载:

桑根白皮 味甘寒。主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叶,除寒热,出汗。
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症瘕积聚腹痛,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名薷(木旁),益气不饥,轻身强志。
桑上寄生,味苦平。主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齿发,长须眉。其实,明目、轻身、通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生山谷。
桑螵蛸 味咸平。主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生桑枝上,采蒸之。一名蚀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